大家顺着姜凌的手指,仔细端详着地图上用红色马克笔勾勒出来的12个红圈圈,陷入了长久的思考。

案发点很分散,周伟特地在每个圈圈旁边标了数字,代表案发顺序。

最晚的发生在红星菜市场,最早的在纺织厂家属楼,其中还有工人大道与光明路交叉口的小卖部门口、机械厂锅炉房旁边的自行车车棚等等。

地图上的圆圈红彤彤,看上去很零乱、没有什么规律,能从这里分析出什么?

姜凌并没有催促大家。

她心中有数,但不能直接把答案说出来。

姜凌的本科专业是犯罪心理学,她记性好、专业基础很扎实。

在监狱当档案管理员不用出差跑外勤,她有大把时间阅读专业书籍。虽然没有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但她在犯罪心理评估、犯罪心理画像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超过很多专家。

想要侦破自行车铃铛案,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很适用。

可惜现在是1993年,犯罪心理画像研究还没有在国内开展,得等到2004年学术界才会统一名称,等到2007年犯罪心理画像协会才会成立。

将全新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引入到刑侦领域,这对姜凌而言是一项挑战。

必须一战成名。

【作者有话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与价值》一文中指出:犯罪心理画像就是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心理特征群的描述。

15 · 圆心假说

等了一阵,见大家都没有说话,姜凌便开始给出提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案犯作案既需要熟悉现场环境,又害怕被熟人发现,因此他会选择相对方便的地方作案。”

姜凌的话并不难懂,李振良等人全都点头。

“我懂你的意思,就是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嘛,小偷一般不会在家附近作案。”

“太远的地方小偷不敢去,毕竟不熟,怕出事。”

“不远不近,这……”

姜凌再一次提示:“这样一来,会以他的住所为圆心,以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为半径,形成一个心理边界。”

刘浩然一听,立刻站起身来,拿起桌上的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圆圈,除了有一个案发地比较远没办法包括进去之外,其余11个案发点都能框进这个圆圈里:“这个圈,就是案犯的心理边界?”

姜凌赞许点头,拿出一个三角尺量了量圆圈直径,再看一眼地图右下方的比例尺,心算之后说:“对,这个心理地图的直径大约为500米,据我的经验,系列案件案发点的圆心直径一般在500-1000米之间。”

果然,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刘浩然画的那个圈,正是M国心理专家提出的“圆心假说”:多数案犯会在住所周围实施犯罪,形成“心理安全边界”。

没有包括进圆圈里的案发地旁边标着“7”字,这代表是第7起案发地。

周伟指着这个孤零零的案发地:“这个为什么没有在心理边界内?”

李振良与刘浩然对视一眼,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两人同时伸手,想要拿起序号为7号的报案记录。

刘浩然站在黑板前,离姜凌的办公桌较远,李振良快他一步将报案记录拿起,取出几张物证照片:“你们看,这里车把手上面的划痕更深、更重,和其他11起不一样,应该是不同工具造成的。”

刘浩然找出其他案件的车把手照片,全都摆在一起对比。

周伟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