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她身有残疾、为情自杀可怜可悯,但是看到她的妈妈、哥哥那么爱护她,她却一直在逃避问题,心心念念都是那个陈暮,完全没有把家里人的担忧和关心放在心上,我这心里头的火啊,直往外冒。
如果我家妍妍长大了像她那样,我肯定会气个半死。敢和吸毒鬼谈恋爱?老子打断她的腿!
当时我们从病房里出来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到她妈妈闭着眼睛坐在走廊椅子上,双手合什,嘴里念念有词,肯定是在为女儿祈祷。一听到门开了,她立马飞奔到应玉华床边,抱住她,把她当个宝宝一样哄着。
你说,有这么好的妈妈,应玉华怎么还不知足呢?她那脑子里装的全部都是情啊爱的,半点没有把爸妈、哥哥放在心上,为了个死吸毒鬼要死要活的,却没有想过爸妈为她担忧得头发都白了。这样一个姑娘,我们真的要帮她吗?到底应该怎么帮啊?”
李振良这一通长篇大论听呆了刘浩然和周伟。
刘浩然说:“我先前只是那么一猜,没想到应玉华竟然真的是想通过自杀来挽救男友。真蠢!蠢不可言。我以前也接过一起案子,女的割腕自杀,想要挽回出轨丈夫的心,其实根本没有用。男的如果真的在乎你,不需要你用自杀来威胁,男的如果不在乎你,你死了正合他意。”
周伟没有和应玉华直接对过话,态度还算客观:“应玉华可能是被爸妈保护得太好,不知道人间疾苦,也不晓得人心险恶。良子你也莫气,气坏了身体划不来。就当她是个孩子,慢慢教吧。”
李振良看向姜凌:“小姜,我们要帮她吗?”
说真话,李振良觉得应玉华就是欠揍。跟她讲一百句道理,还不如狠狠地抽她一顿,免得她一天到晚闲得慌,折腾些情情爱爱、七七八八的。
姜凌很肯定的点了点头:“帮,必须帮。”
如果不帮应玉华,那应松茂的人生轨迹就不会改变。应玉华虽然自私,但她有个好哥哥。
帮她,就是帮应松茂。
姜凌的话斩钉截铁,案件组三个人再无疑虑,同时点头:“行,那我们听你的。”
姜凌将卡片拿出来分成三个组。
按照一开始问题设置的思路,第一组是寒暄的话题,以花入手,了解玉华的个性;第二组是关于自杀的话题,了解玉华对自杀的认知以及自杀动机;第三组则是关于陈暮的话题,判断玉华对陈暮的感情深浅,以及她对毒品的认知。
李振良取出第一张卡片贴在小黑板上,那是应玉华在平静状态下写下的“是”和“不”。
李振良兴致勃勃要当老师,指着这张卡片道:“这个,我们称之为基线反应,也就是判断真假的标准。”
审讯疑犯时也会有类似基线反应。
主审警察一开始询问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简单的问题,并观察对方的反应,记录他的呼吸频率、皮肤颜色、心跳速度等。如果接下来的问题疑犯的反应偏离基线反应,那就说明对方在说谎或回避。
刘浩然冲着李振良竖了竖大拇指:“厉害了,良子,你懂的理论知识越来越多了。”
李振良想笑,但他忍住了。
模仿着姜凌的表情与动作,拿出一张又一张的卡片,一张张对标基线反应,哪些是笔画陡然加深的,哪些是字体歪斜的,哪些是字迹突然变浅的……这些偏离基线反应的问题都被他挑了出来,并且粘贴在了小黑板上。
经过一番整理,大家开始热烈讨论。
最后得出了四个结论,由周伟记录在小黑板上。
第一,应玉华是个自私的恋爱脑。
虽然恋爱脑这个词在九十年代还不流行,但是很奇怪,当姜凌一说出来,谁都听懂了,而且接受良好,觉得这个词生动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