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2)

旗袍女一顿,脸色瞬间青红涨白,难堪至极。

侍者的语气恭敬却不怎么客气的话还在继续,“请小姐随我们到后台换衣吧,这是我家大少爷最后的绅士之礼了。”

旗袍女回眸狠狠瞪着侍者,可厅内众人的目光本就在她身上,她只能捏紧了手指快步随着侍者离开,不敢再有分毫动弹。

这段插曲告一段落,寒秋重新端起一杯酒坐下。

莫文轩坐到她旁边,“没想到你会来,不是最讨厌这种场合么,秋辞昨天一听到消息,大早上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寒秋抿了一口杯里的红酒,“无聊,随便出来逛逛。”

“那你随意。”莫文轩温笑,见她聊天的兴致不是很高,也没再多问,只扬了扬手里的酒杯,与寒秋碰了碰,便让侍人专门来候着,起身与其他的诗友宾客们谈聊了。

厅内的宾客们越来越多。

半个小时后,诗词大会正式开始。

这个时代的文人,所谈所想并非只是风花雪月。

这个时代的民国也持续了太长的时间,长年的政治动荡导致社会动荡,不仅让大众百姓苦不堪言,站在上流的贵族们也颇受影响。

莫文轩从小博学古今中外,思想境界自然并非一般文人可比。莫家虽已淡出权政,但在文学范畴内的文政讨论还是可以的。

莫文轩比起其他满足于奢华享乐的贵家大少爷们,他不仅更关注文学,在文政上也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

许是因性格天生温良,莫文轩虽然不参与南境政坛,身上也和顾寒一样没有一官半职,但偶尔也会写几篇主张“仁政”的文章,每每读起来也给人一种温柔仁柔的感觉,非常的舒适。

莫文轩这个主张,倒也与元帅府的理念相同,所以在外人眼里,莫家虽然淡出了南境政坛,在还是隐隐偏向于元帅府。

民国既然能被称作国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时期,有莫文轩等人主张的‘仁治’,便有其他人主张的强硬‘武治’。

莫文轩刚说完,另一道不太和谐的声音便从大厅门口响起

“莫大少爷还真是身为贵子却不知人间冷暖。人性本善?但人性本就最是多变,能善也能恶,听说莫大少以往救过一个屠夫,后却差点被屠夫反胁迫,呵,就莫大少这仁柔满嘴的优柔寡断,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他人,怪不得芹玲葉当初放弃你,选择与刘琦沪少爷订婚。”

这道话音一落,整个宴会厅就静了下来。

沙发上的寒秋皱了皱眉,抬眸看了眼整个人已经僵住的莫文轩,又看向大步从门口走近的几人。

能让莫文轩如此失态,自然是因为牵动了他的心神。

而来人嘴里的‘芹玲葉’,便是莫文轩在心里藏了十几年的人。

进来的几人身上都穿着军服,气质颇为痞悍,是安海市目前的军帅司令---陈琦豪及他的手下。

陈琦豪一进到大厅,便拿了几杯香槟干掉了,瞥了眼因听到他话而僵住的莫文轩,唇角拉出一抹讽笑。

陈琦豪脾气粗鲁,性格大大咧咧,但却打得一手好仗。

南北方哪里有异动,他每次都是冲的最快的,政治上自然也主张武治,最看不惯莫文轩这种常年缠绵病榻,文弱的不行,却偏偏两三句话就能左右整个行军走向的人。

所以他今天来,就是专门来找莫文轩不痛快的。

莫文轩痴念芹玲葉多年,哪怕年近三十纳了妾,却也痴心不改。这些事外人不知道,他作为芹玲葉的表哥确是清清楚楚。

果然,他的话一落,莫文轩便连身边人的诗词谈问也没回应了,只远远盯着他,单薄的身影,似乎又变得苍白了一点。

陈琦豪干完又一杯酒,‘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