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1 / 2)

元嘉帝唇角轻勾,面上却并无笑意:“就这些?”

“是的,陛下。”陈滢道,素来平静的脸上,难得地现出一丝怅然:“臣女也自知,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这些推断并站不住脚。”

元嘉帝这回倒是笑了:“你这丫头,又把话说回来了。”

陈滢也跟着一笑:“是,臣女的论点,很容易被推翻。比如第一条,逼供加谋杀,其实也可以解释为同伙内讧。康王余孽苟延残喘了十多年,力量越来越薄弱,说不定就有人生出别的想法,就此产生争执乃至于性命相搏,都是说得通的。”

她目视窗外,似在出神,如水语声却在不断传来,接续起此前的话题:“此外,也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钗子是无名女尸带来的,虽然最终此钗在她身上,可是,在无法查明其身份的情况下,这钗子到底是如何出现的,无从得知。”

她唇角动了动,露出惯常的笑容:“也有一种可能,即这钗子根本就是刘蟠所有,他被无名女子拷打乃至于杀死,正是因为无名女子要从他手中讨回此钗,其目的么,应该不外乎两种……”

“一是要挟,另一个,则是杀人灭口。”元嘉帝淡淡地道。

陈滢躬了躬身:“陛下明鉴。”

她的推测,与元嘉帝所言一致

所谓要挟,即这无名女子拿到此钗后,欲以要挟程氏,通常都是为了钱;而杀人灭口,便很耐人寻味了。

若果为后者,则指使该女子出手之人,又是谁?

是最怕此钗被人发现的那个人么?

尽管陈滢始终认为,嫁祸的可能性最大,但她也并不能否定一件事,即无名女子所中之毒,才是致使这些无解之事的根源。

比如,那毒药会致人精神错乱,使得该女子在无意识的情形下自残;再比如,毒发之时面部奇痒或奇痛,致令她以自残减轻痛楚。

诚然,这可能性极低,低到不超过百分之一。

可谁又能保证,这百分之一,便一定不是正确答案?

至少陈滢不能。

总之,每一种推论都有可能,亦皆无可能。这便是此案最无奈之处,方向太多,反叫人无所适从。

说到底,无名女子的身份,才是关键。

“朕听说,那无名女子乃是江湖人?”元嘉帝倾了倾身子,问道。

显然,他与陈滢想到了一处。

陈滢回道:“启禀陛下,此乃臣女的推断,因为尸身上有很多江湖人的特征。只是,威远侯托朋友在蓬莱县打听过了,并无人知晓这女子身份,如今臣女正扩大范围,争取把山东行省都查一遍。只此事耗时较长,现在尚无进展。”

元嘉帝未说话,身子又靠了回去。

御书房里安静了下来,二人各有所思,默然无语。

事实上,前些时借着打听珠钗之事,陈滢曾私下询问程氏当年人际关系,欲从中理出脉络。

彼时便考虑到,这钗子出现在刘蟠院中,会否是因程氏当年与刘蟠相识,乃至于同康王有过接触,这才会落下这两支旧钗。

只可惜,长宁伯府已经找不出几个人了,且又是二十多年前之事,除特殊事件,其余细节,并无人记得清。

而这也反过来证明,之所以好些人记得这副珠钗,也正因其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

当年,长宁伯夫人待庶女之苛刻,满京皆知,而她忽然一反常态,不仅花重金替庶女程容打了这副名贵珠钗,更带其出席宁王府宴会,堪称绝无仅有,令不少人印象深刻。

念及此,陈滢不由无声而叹。

调查到了这一步,便算进入死胡同,若再无新线索,也只能从程氏入手。

只如此一来,兴济伯府的日子,怕是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