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辞别严老夫人与杨戬兄妹,赶回宫里时,玉帝正大发雷霆。

大坤丁忧制度,无论男女,无论婚否,凡生父养父、生母嫡母过世,均应辞官守孝三年。因此各家族闻听杨信夫妇病逝,都松了口气,暗自高兴,杨信夫妇一起亡故,杨家无人支撑,杨戬兄妹可以说是直接出局了。

后宫妃位属于内宫官职,何况杨戬领着禁卫军,内外皆有官职在身,也当丁忧。因此礼部上表,称禁脔应当以伺候夫主为先,拟订除去皇贵妃所有外朝职务,并降妃级三等,算作丁忧。也不必出宫,不必守孝,免得皇帝不能使用。

玉帝对此极为愤怒:“太尉与将军刚刚殉国,你们便这样对他们的女儿!为了让皇贵妃侍驾就不顾人伦亲情,连守孝尽哀也不能,此禽兽不如!”双合适时进言:“陛下,泰和已去兵部报备,把事务与其他同僚交接明白,又打发人去看地结庐了。护国公与武将军携手仙去,虽说夫妻情深同生共死,只是苦了皇贵妃与小公爷,青春正好的六年就这么荒废了。”

这话提醒了玉帝,思索一会,传下旨意,追封杨信为荣诚王,武夫人为武庄王,并令上至皇亲宫妃,下至在京诸官并命妇,齐去哭临,不哀者议处。

次日,玉帝和皇后率宗室、百官与众妃嫔亲来致祭,并派双合提前去护国公府,吩咐不必接驾,尤其嘱咐不要惊动年事已高的严老夫人。

杨戬和哥哥在门口迎接,玉帝下了车,步行入门,拉着杨戬说:“你们正忙累的时候,怎么过来了?”杨戬勉强笑笑:“便是别的宾客,也没有不来迎接的道理。奶奶遵守旨意,只在灵堂候着,并未前来。”说罢向后看了一眼,不由得愣住:“陛下,这?”“朕带大家来拜祭一下。”

严老夫人原本在灵堂候着,看这阵势也呆了:“陛下怎么亲自过来了?连长公主与诸位娘娘也来了?”“后妃出来一趟规矩繁琐,因此朕就一起带过来了。”

护国公府不大,玉帝带着皇后在最前面,身后是宗室,分男女两边站立,邢嬷嬷秦嬷嬷等人安排妃嫔站位,保证她们都能在内院,双合与凤祥带着众太监安排百官站位,队伍一路排到外头大门。因有圣驾在此,想来致祭道哀的百姓们都站在街上,无法进入。只是一来玉帝不许禁军呵斥百姓,二来百姓们对护国公与红勇将军感情很深,杨戬入宫后又收拾了禁军,帮助百姓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因此看玉帝带宗室妃嫔来致祭,倒是称赞皇家的多,并未有谁不满。

静鞭响了三下,内外都安静下来,玉帝带着在灵前致祭:“第一柱香,是朕代大坤万民上的,护国公府与红勇将军府世代忠良,大坤数十年安稳,全仗诸位英烈,朕代大坤,谢过了!”说罢对着灵位深深一拜,上前将香供上,皇后随着屈膝礼拜,也供了一支香。身后宗室王爷、后宫嫔妃、文武百官,按级别分别行拜礼、跪礼。

杨泰和吓了一跳,皇帝致祭,指定个人前来送香便是极尽哀荣,玉帝携皇后亲临灵堂已是罕见,如今竟如寻常亲友一般在灵前上香拜祭,倒叫杨泰和心下难安,忙上前行礼:“陛下九五至尊,皇后娘娘母仪天下,诸位王爷公主、各位娘娘,俱是千金之躯,草民父母不过大坤臣子,何德何能,岂可反叫君上行礼?”玉帝摆摆手,点燃第二支香:“第二柱香,是大坤国君上的,皇室数次遭遇惊险,两代帝王生死关头,全赖武庄王与荣诚王多谋善断,救驾及时,张氏一脉才能延续至今。感恩之情,无以言表!”再次一拜,众人也跟随行礼。

玉帝点燃第三支香,已是哽咽难抑:“这一柱香,是你们女婿上的。令爱初初入宫,即救朕与梓童于危难,两年来协理朝政,内助中宫,诞育皇嗣,忠心爱护之情,朕尚未报偿……”杨戬听闻养育皇子等话,更是悲从中来,他如今父母双亡,孩子也早早去了那边,真是祸不单行了,一时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