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丢给女儿女婿,此案便送到了玉帝面前。
杨戬满脸嫌恶:“臣也不说大道理了,只问陛下,与他素不相识的女子,被他毁坏名声;与他无冤无仇的邻里,喜事被他搅乱。他的同袍,是起哄之人,他的上司,是勒令受害小民闭嘴之人。此等无情无义无耻之徒,保护陛下安危,陛下夜间安睡否?”
玉帝便说:“也如越国公之子那般,痛打一顿,撤职罚款,如何?”长宁说:“不疼不痒,恐怕后患无穷。”杨戬说:“一条人命,岂是他几两银子就能抵的?军令比之国法更严,禁军得到的优待也比平民更多,此皆因保卫国土是个劳苦事,所以既要给优厚待遇,补偿他们的辛苦,也要有更加严格的军令,免得他们临阵脱逃。如今他们享受着国民之上的待遇,反来欺辱百姓,陛下觉得合适吗?”“依你看,该如何呢?”杨戬停了一下:“臣对禁军发言,陛下容许否?”玉帝笑着搂过他:“看你说的这话!便是朝臣上奏,朕也只看所言是否有理,何况你我一体,何来疑你之心啊?”
杨戬推开玉帝,看了一眼装着看文书的长宁,咳了一声才说:“既如此,臣坦诚以告:禁军风气不正,由来已久。臣未入宫时便听过些禁军霸道欺凌百姓之事,只是或者未闹出人命,或者事后给了丰厚丧葬费,民不敢与官斗,所以压下去了。朝臣畏惧避嫌,况天子身边,都是勋贵国戚,因此不敢对禁军之事开口。陛下若不及早整治,只怕狼羌未来,皇城先乱。”
长宁也说:“禁军极乱,而且内部斗争严重。我差副都统送嫂子回城,也是只送到城门口,他们一旦入了城,各样手续之繁琐,出具办理之刁难,没半个月回不来。只是城里的事我知道的也不多。”
玉帝大惊:“竟有许多事朕不得知!安和不要隐瞒,将你知道的全都说出来,便是年岁久远,人已死了,朕也要补偿百姓一个公道。”杨戬看玉帝确有英明,便将自己知道的一一说了,哪些证据确凿,哪些只是听人说过,哪些人还未受到惩处,哪些人冤死狱中,无不如实以告,长宁也在一旁补充自己知道的细节。桩桩件件,听得玉帝大为震怒:“真是灯下黑!枉朕自诩爱民,竟不知百姓日子如此艰难。”
因此玉帝亲自审问一干人等,查明各人做过的诸多恶事,降了明旨:“禁军厉百家捏造谣言,毁人名声,致使无辜之人惨死,十日后问斩。同行起哄者,杖八十,除军籍,子孙后代不许读书入仕。禁军教头李虚勉、副将赵英素、都统齐辉等人,多年来包庇纵容禁军作恶,横征暴敛,罪大恶极!立刻抄没全部家产,赔偿受害者,投入天牢,着三司会审,胆敢协助隐瞒藏匿包庇者,同罪!”
旨意下发后,厉家女人抱着孩子,带着些七老八十的女人,围在亡女娘家门口叫骂不休,看见人多了又跪地磕头,求老夫妇去衙门写谅解书,他们家愿意赔钱。老两口一辈子只养了一个女儿,爱如珍宝,不料遭此横祸,颇觉人生无望,铁了心要厉百家偿命,对于赔偿一口否决,只等着看恶徒问斩。
厉家人又找到女子原先的夫家,夫家一口答应,拿了钱便去衙门递交解状。因是玉帝亲自下令,主事官员不敢私纵,要将解状送到御书房。正巧长公主前来巡察,看了解状,当即驳回:“袁氏前夫吴仁偏听偏信,袁氏自尽有厉百家一半的罪,也有吴仁一半的罪。而今袁老夫妇为女讨公道,吴家不但不相助,反而借机谋利,情实可恨!”当即发了玉令:“没收厉家行贿银三千两,吴仁杖六十,发配京郊修堤,十五年内遇赦不赦。厉家杖六十,处罚银三千两。”
厉百家在菜市口伏法后,厉家女人又叫着青壮亲戚,抬着厉百家尸首,在老夫妇家门口烧纸祭奠,与厉百家的父母一起彻夜哭嚎。被除了军籍的禁军也去撒泼耍赖,吴仁的父母闻讯也赶去吵闹。唢呐吹个不停,老两口不堪其扰,趁他们休息的空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