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历史上年妃怀孕强撑着参加康熙丧礼这事,知乎部分答主认为年妃必须做表率,这事避无可避。在男人的历史里,这是应该的,就像作为弟弟,你重病也要办好差事一样。这个男人先是君,再是家长,最后才是和你有那么一点私交感情的对象。你累死了,君父流两滴眼泪你这辈子就值了。
但是在女作者的世界,这种政治博弈里,女人的感受也被考虑在内:你为了爱人和朝臣斗智斗勇,有什么不行?就像大礼议,正是你斗倒朝臣树立威严的好时机啊!
站在女人的视角写真爱故事,多是新帝顶着压力保住心爱的人,不需要受这个苦,还会顺势体现一下男主的机智或者权谋手腕。
即便是接受了“虐她其实是爱她”那一套,女作者也会刻画男主的种种无奈和痛惜刻画水平另说。写女主角强撑着参加丧礼不拖后腿,女人的视角也是“我爱你所以愿意拼死拼活”,并且会强调男人事后的补偿即便只是几句话和三分钟的悼念。
男人的历史里把这个当作本分,顶多夸一句贤惠,男人会觉得你给我做牺牲是应该的。但女人会记得自己付出的苦,并要求回报。你给不多,给两毛钱的也行。当她发现心理最低期待值都没满足时,就会变成怨妇,一边扭曲一边想尽办法给自己找理由。
如果真的无怨无悔,怎么会有歇斯底里?
所以哪怕最憋屈的如懿传,也要刻画渣龙白发了还思念如懿摆弄绿梅。
有一点需要说明,女性视角跟女权视角是两件事,某些人不能因为这个视角不符合你的女权标准就否认这也是女性视角。
这就像我爱吃薯片,每顿必须有肉,蔬菜只是用来解腻的,重油重辣绝不戒糖戒奶戒碳水。你不能因为我吃的不符合你认知里的“健康食物”就让我绝食或者说我吃的不属于食品。
同样一件事,站在主角和配角的视角也不会是相同的感受啊!
刘备不顾计划为关羽报仇,你站在浪漫主义角度会觉得这事特别值得热泪盈眶,可你要是征夫离人呢?
但别人感慨桃园三结义的时候我有必要冲上去质问别人“你怎么不想想那些炮灰”吗?没必要。
我再过三十年也不会觉得甄嬛传如懿传的皇帝有半点深情,不会被这种猫戏老鼠的“甜蜜”打动,但不妨碍我在吐槽和写文的交叉中get到不同女性对感情的需求抒发倾诉。
也正是因为意识到女性视角多种多样,我才会写皇后、苏妃家三姐妹、宗妇这类配角。她们的人生观不是我赞同推崇的,但我不能让所有角色都必须符合我的喜好,那样的话千人一面,还有什么阅读必要呢?
当然,让苏妃为了母亲妹妹与家族决裂,让皇后跳出樊笼海阔天空,而不是让她们为了家族一黑到底搭上一辈子,是我个人态度导致的剧情走向。
至于杨戬,在“他是个封建统治者”的基础上,我是怎么合自己口味怎么塑造。帝戬的感情线也不搞别扭隐忍那一套,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爱你就是要给你最好的,为你打算,把我所有的都捧给你。
帝戬一开始的甜蜜是基于他们是一对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顶级二世祖,宫廷和世家的确有刀光剑影,但这种艰难和小民的艰难完全是两码事。他们不缺物质,不缺地位,所以爱情可以梦幻成童话故事。
但这种感情没经历过风雨,帝戬的结合也没交流过深层的思想。王子和公主为什么会在一起?因为王子英俊,公主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杨戬提议废除青楼、军妓、侍卫处的壁尻,是第一次意识到两人的差异:他是女人,而玉帝不明白这种因为性别带来的危险。
直到这些全被废除,玉帝都没有懂得杨戬的真正想法。他只是因为“我喜欢的人希望我这么做,我为了让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