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她父亲又是国丈宰相,别人当什么官都得听她家的,奴婢竟敢教她做事,理应打一顿丢出去。”

玉帝大为光火,令人彻查冯正买卖官爵等事,一阵鸡飞狗跳,原来父女俩互相以为对方手眼通天,嘴上叫得响亮,实际一事无成。玉帝便直接贬了冯正:“朕竟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国丈宰相,你还回翰林院修书去吧!”一口气贬成个从四品的文墨翰林,调离中枢了。

第202章,蔬菜章,后宫集体升职,泰和受贿,端妃儿子是祸害

第202章,蔬菜章,后宫集体升职,泰和受贿,端妃儿子是祸害

皇子平安降生,端嫔按说可升为端妃,因这些事,玉帝硬是压着不肯,连带着也不喜欢孩子,皇子周岁更无半点庆祝,连抓周礼也免了。直到皇子三岁生日过了,眼看着是立住了,才不情不愿晋了个端妃,册封礼无限延期,金册全当不知。

没几天玉帝却把看着顺眼又不惹事的瑾嫔、和嫔、甘贵人、珍宝林与琪宝林全升了一级册封礼全部正常进行,颁发金册。宫里还有个齐贵人,先前怀孕时生了红疹,流产后身体又很差,一直养病的她早成了透明人,玉帝却没忘了也给她升一级,还赐了许多补品,特意嘱咐她安心调养身体,诸事勿忧。端嫔更加心气不顺,整日骂骂咧咧,又抱着温良哭:“我的儿,你可要为我争口气啊!”

冯正儿女众多,养育辛苦,受够了清苦日子,眼看着女儿指望不上,又动了新念头。好歹温良是宫中唯一皇子,冯正作为皇子外祖父,单靠这个也有许多人愿意逢迎亲近,他便以诗会为名广邀群友,撺掇大臣请愿,将温良过继中宫,好得个嫡子名头。

玉帝自然不肯,实际上他甚至后悔有了这个孩子,若是没有反倒清净,如今有了,又不能不管他死活把皇位传给外人。玉帝愁得唉声叹气,专门收拾了临近自己的一处小暖阁,取名“仁厚阁”,把温良安置在这里,日日带着教导,也无暇临幸后宫了。

杨戬和皇后都没有意见,连苏妃等人也没有意见。如今已是天威十九年,玉帝和皇后38岁,杨戬也有35岁了。这些年来大家仿佛熟种子洒在盐碱地,一根苗不长,眼看着是只能让温良继位了,妃嫔们背后有家族,自己还有晚年身后事,更巴望着孩子别长歪,不求他人中龙凤开疆拓土,将来庙号能上个仁宗就是社稷之福。要不是端妃这人处不来,早都一起出力教养了,因此对于玉帝全力以赴教导孩子,后宫是鼓掌欢迎,唯恐皇帝不尽心,反正没他一样能解决床上寂寞问题,还是赶紧养孩子去吧!

可惜事与愿违,温良这个皇长子,既不温也不良,年仅四岁,不爱读书不尊师长,总是斜眼看人,没遗传姥爷家的勤学苦读,也没遗传玉帝的刚毅仁厚,智商似乎隔代遗传了太后,为人处事则完全复刻端妃。

玉帝扑到祖庙宗庙挨个哭,指着祖先大骂:“你们好不容易送个孩子来,为什么不送个好的啊!”耽:美?肉群、23铃榴^9:239榴

杨戬也觉得烦心,他哥杨泰和常年在边关,偶尔回来一次,不会经商也就罢了,偏偏人菜瘾大,把一半家业经营散了还不许人说。杨戬自己苦苦经营京中祖业,想着贴补哥哥,没想到他老人家一概不用,还送来了无比扎眼的礼物,说让妹妹随便花。杨戬一打听,边关苦寒,泰和大肆收受贿赂,几乎来者不拒,故而腰包鼓鼓。

杨戬气个半死,先把事情全告诉了玉帝,泰和送的一律让玉帝过了眼,免得外人告状。又写信毫不客气骂了哥哥一顿,把家将叫到皇城门口,耳提面命嘱咐一番,吩咐他们:“带我的信回去,不许大爷再踩雷了。陛下刚贬了冯正,难道他没有看邸报吗?陛下已经帮他遮掩了此事,再有下次没人保他了!”

家将们老实应了:“大小姐放心,属下一定原话带到。”杨戬给他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