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避暑,冬日取暖,历代帝王总少不得几座行宫,大周自开国以来,亦在前朝的遗存上修缮了几处京都附近的行宫,到今上,最常去的便是位于京都西南山阳县清泉山上的行宫,因行宫中有汤泉,遂叫汤泉行宫。

圣上体弱,哪怕夏日不出京避暑,冬日也必要往汤泉行宫疗养数月,这是京都上至文武大臣,下至寻常百姓都知晓的事。

只是,云英仍不明白为何她们两个这样高兴。

“对,去岁到十月里才动身,今年说是因圣上前阵子旧疾复发,才要早些去。”绿菱见她疑惑,又一把扑过去,环住她的肩,高兴道,“云英,这一回咱们也都要跟去!”

“什么?”云英一愣,随机明白过来,“咱们跟着皇孙去?”

“嗯!”丹佩拿帕子给小皇孙擦嘴角,笑道,“咱们托小皇孙的福,终于能去一回汤泉行宫了!”

“是啊,从前,殿下鲜少带宫女前去,整个东宫,只有燕禧居的宫女能有机会去,如今咱们也能去了!早听说那里盛景罕见,即便是冬日最寒冷的时节,也如春日一般温暖,这回可得好好见识一番!”

?[45]失落

两个小丫头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要带些什么出行,欢喜极了。

入宫多年,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这座宫城中度过的。皇宫地方虽大,甚至比一些偏远的乡县都大些,那么多宫室,常人每日去一间,都得数年才能走完。可是,这其中真正对宫女们开放的,不足十之一二。

她们早厌了此间景致,好容易有随驾出行的机会,自然期待不已。

小皇孙亦感受到她们的欢喜,扶着矮矮的扶栏,颤巍巍站起来,伸出一只手,指向丹佩,咧着笑的小嘴发出两个含糊的“去”字,惹得三人一阵夸奖。

只是云英多少有些不放心,去行宫千好万好,身为皇孙的乳娘,皇孙要去,她也绝没有不随行的道理,却不知太子许她的每月一次出宫探望阿猊的事还作不作数。

“行宫在山阳县,往返都城应当有些不便吧?”

绿菱想了想,说:“山阳县距宫城五十里,听说往年移驾,大约得要两个时辰,想必往来的确有些不便。不过应当也有圣驾隆重、人物繁琐的缘故,两地间官道宽敞,修缮极佳,若是轻车简行,想必一个时辰足矣。”

丹佩看出她的心思,提议道:“这两日余嬷嬷恐要忙着安排人手收拾行囊,到六局定车马,没什么工夫,不妨等咱们到了那儿,安顿好,你再去问一问,能不能挑一两日回城来瞧瞧孩子。”

“嗯,也只有这样了。”

如绿菱所言,自当夜起,宫里宫外便都忙碌得很。

薛清絮只管燕禧居之事,东宫余事皆是余嬷嬷在操持,她几乎忙得脚不沾地,一日也歇不到两刻,连用膳时,都得听着下面人的回话。

宜阳殿里,云英三个也没闲着。

她们不但要收拾自己的行囊,更要将小皇孙的东西清点好,一一造册,交给负责的内监,再写好要提前申领,用来给小皇孙过冬的衣裳、被褥等。

孩子长得快,一日一个样,等到冬日,想必又要换一批新衣裳。加之眼下已开始学着走路,等到正月里,应当就能满地走了,保暖的鞋袜必不可少。

等这些琐事都做完,便也到了启程的日子。

九月二十一,晚秋光景里,宫门大开。

宫门外,往日有百姓们往来不断的街道早已被肃清一空,只余一辆辆宽敞华丽、精致气派的马车列于圣驾前后,排成长长的队伍。

无数皇室贵族、达官显贵,带着成群的仆从婢女,在禁卫军的护送下,缓缓启动,朝西南方向驶去。

年少的郎君们耐不住性子,骑着高头大马,在队伍两侧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