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一手按在他的心口,轻扯住他的衣襟:“奴婢哪里敢使唤殿下?奴婢只是想吃饱些,才能好好服侍殿下……”
最后一句话,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脸颊也红得诱人。
萧元琮隔三差五唤她过来,为的自然就是床笫间的那点事,听到她的暗示,本就按捺着的心思也有了抬头的迹象。
他轻笑一声,说:“那便多吃些。”
木箸替她夹来一只饱满剔透的翡翠毕罗。
薄薄的面皮经水蒸过后,已呈半透,露出里头包裹着的翠绿的细碎菜蔬,色泽清新温润,一口咬下,鲜蔬的芬芳溢满口中,薄而柔韧的面皮自舌尖拂过,令人满足。
东宫的膳食倒一向很合云英的胃口,比从前城阳侯府的厨子做得可口许多。
她不客气,央着他将每样想尝的,都夹了些,尝过一遍,满足的同时,也试着将他的容忍一点点扩大。
天光已尽,暮春三月,夜色已有微醺暖风。
萧元琮难得有兴致,没有留在殿中处理公务,而是带着云英到外头散步。
“孤记得你先前常去西南面的荷塘,可要到那儿去瞧瞧?”站在少阳殿外高高的台阶上时,萧元琮看向远处,问。
荷塘,那是她从前想见偷偷靳昭时,必要经过的地方,哪里真是她喜欢的?
云英摇头:“那时奴婢才入东宫,还不熟悉东宫各处的地形景致,只瞧荷塘附近视野开阔,景致别致,才多去了几回,今日殿下难得有兴致,殿下想去哪儿便去哪儿,奴婢只管跟着便是。”
想去哪儿?
萧元琮顿了顿,心中琢磨着这几个字,忽而有些恍惚。
他在东宫已住了十余年。
十岁那年,母亲病重,他为人子,应当日夜侍奉左右,可母亲大约是不想拖累他,又或者只是病久了,脾气变得越发古怪,不但不许他每日入珠镜殿,甚至屡次请身边内监代书,请求圣上让他早日搬去东宫,不要再留在珠镜殿。
他是储君,每日白日要出入东宫,在这儿听臣属们的讲学,只有夜里才能回到母亲的身边。随着年岁渐长,课业日益繁重,他时常要在东宫留到近亥时才能回珠镜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