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代,能跟着好莱坞的顶级大导演和剧组去演《珍珠》这种冲奥片,肯定是比跟着池影来拍《西行》,未来前景更大一些。
她自然要尊重别人的选择,而且换了是她,肯定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
而付远琛的后悔,则是因为通过这几天近距离地观察《西行》这部电影,他发现,他对好莱坞的那部戏已经没有像之前那么渴望了。
他反而在想,如果自己来演这部电影会是怎么样,是不是更能契合自己的内心,或是对未来发展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是无济于事了,甚至这些想法都能不能宣之于口。
池影一直非常欣赏少爷。
虽然以前稍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付远琛整个人都是劲劲儿的,比较招人烦,但是他的才华真是出类拔萃。
谈逸演技也很出众,而且也比较敏锐。但是谈逸之所以能跟池影这么默契,主要是因为多年同学的关系,他们俩之间更熟悉一些;或者说谈逸对池影一直非常关注,所以才能如此敏锐能觉察到池影的某些情绪变化。
付远琛则纯粹是因为太聪明,才会对池影的电影有这样的感悟。
少爷这次过来,主要还是想跟池影聊聊自己的那些事儿。
他在饭桌上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这里坐着的都是他们志同道合的一群小伙伴,他也不怕大家出去说。
不过池影听了之后,还是嘱咐大家,“有些话我们私下里讨论讨论就行了,不能往外讲……”
跟陆伟、孙妍妍,还有卫小敏都知道这其中的利害。
转过头池影又对付远琛说道:“付远琛,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跟你讨论这个问题。
你很爱电影,你也很爱表演,但是确实就像谈逸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会有活跃期,也有蛰伏期。
同样,一个行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说这几年,电影行业也渐渐活跃起来了,很多观众也逐渐愿意回到电影院去看电影,把看电影当做一个重要的娱乐休闲活动。我们整个行业也要慢慢的进入活跃期了。
但是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都处于活跃期,或许在20年或者10年之后,它就会进入变革期、转型期、乃至蛰伏期……那时候你顶多也才40来岁,你是不是就想彻底的退休在家养老,或者是抠脚赋闲?
这是不可能的!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不会这样做的。再比如,同样处在活跃期时,行业或许会出现一些我们不能忍受的乱象,比如说,像传统电影人沦为纯粹工具人,无法在电影拍摄中表达自己的观念,甚至表达某些负面的价值取向,但是却能赚钱,你要如何面对这种现象呢?
是同流合污装作看不见,还是为了洁身自好淡出这个圈子,这都是我们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像我们这些年轻人,现在正在积极的讨论如何把商业片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么做并不是单纯为了挣钱,我们其实还是为了振兴行业,更想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电影。只不过我们所谓的好电影,不是传统的老一辈电影人认为的好电影。
那种纯粹的艺术片,我们不会拍吗?我们真的拍不出来吗?只不过广大群众不爱看,我们不能这样干,这就是观念的转变。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是不是也会逐渐成为别人口中‘不合时宜’的那拨人呢?
或许到那时候,挣钱成了拍电影唯一的动机,而不是在讲故事之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
即使粗制滥造,即使不符合逻辑,但是为了取悦观众,某些电影人都愿意做。
到了那时候,我们是要出面阻止还是装聋作哑?那我们会不会也像这个年代的传统电影人那样,未来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