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新的媒体进入普通人生活,电影在华国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我们不得不跟众多娱乐方式争夺观众。

我们想做的并不是硬性区分商业性和艺术性,我个人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华国观众回到电影院中来。

电影从诞生以来,并没有“艺术片”和“商业片”之分,这都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而作为“第七艺术”,它是为了人类的娱乐和精神生活而存在的。

一部电影不好看,观众不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欣赏它,这都是很直观的,也是电影人的失败和耻辱。

但是随着华国商业片导演越来越多,现在电影市场已经逐渐开始回暖了,电影也重新成为华国群众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Q:这种变化的背后驱动是什么?究竟是资本驱动还是文化自觉?

A:这两者都有。

随着中国入世进程的加快,我们必然面临着非华语电影的冲击。华国导演已经认识到,如果我们自己本土故事都讲不好,怎么和外来的强者竞争。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传统艺术美学与商业化电影工业的拉扯中成长起来的,小作坊终究是无法打败工业化大生产,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在这个浪潮中,我们首先要活下来,才能去追求更多。

PART III:女性凝视与产业桎梏

Q:你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以女性的视角来构建的,这种刻意的强调会不会成为你自己的桎梏。

A:我不认为有这种疑虑,我自己是女性,我当然优先于女性的视角来讲故事,华国有一半以上的女性,整整6亿以上人口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精神后花园。

她们在工作中与男人平分秋色,而在家庭生活中则要付出的更多,即使这样,很多时候她们依然被忽视……

我作为她们当中的一员,更愿意让她们获得愉悦!

Q:但是数据显示,华国票房前十中只有你一个人是女性……

A:这只是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走到人们视线中来。

其实这也确实是事实,你看,即使在好莱坞女性导演也不多。

Q:你在多种场合都强调商业性,可偏偏又在金球奖和奥斯卡中有所斩获,你是如何定义你自己的?

A:对我的定位很明确,我就是一位商业片导演,至于我的电影中艺术性有多少,从来不在我的考虑范围。我只希望能把故事讲好,我只希望我的观众能在90分钟观影过程中获得愉悦,而不是走出电影院后后悔掏了这张电影票的。

我对我自己的故事负责,我也对我的观众负责。

PART IV:创作解剖与行业动态

Q:你的三部电影都是不同的类型,第一部是常见的好莱坞小妞片,第二部是神话特效大片,第三部又是惊悚悬疑片,你在选择题材时又是如何考虑的?

A:怎么说呢?想拍就拍了,多做不同尝试。我在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才22岁,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可能,电影的题材自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尝试,

我希望去尝试去探险,去体会另一种人生。

Q:你在创作中是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开始的吗?

A:当然了,这样才符合工业化流程。

(说到这里,这位导演笑了起来。)其实说我的电影是“作者电影”也非常准确,因为我的剧本是我自己写的,分镜头是自己画的,包括所有的拍摄计划以及最后的剪辑都是由我来主导的。

相对而言可能我比较幸运,我甚至比多数好莱坞导演都享有更大的权限。但是我必也必须珍视我的这种权利,用好我的这种权利

PART V:技术狂想与人文底线。

Q:你当时拍《白蛇传》时,即使好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