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市面上很难找到符合她要求的包。
比如她今天背的这个上学通勤包吧,是一个棕色软皮的托特包,提手是单根的,比较宽长(但不到挎包的程度,还在单肩包的范围内),所以要挎着背也行。甚至挎着背时,包体不会像挎包那样位置比较低,这样无论在前在后,都有一种时髦感。
这种托特包,在林千秋上辈子时随处可见,但这个时候就是没有的。毕竟‘托特包’这种东西,起源早是早,却一直是很朴素的东西,形态很固定,没有入时尚界的法眼‘托特’这个词本意是手提、搬运、携带的意思,所以托特包直译过来就是手提包了。
之所以比较少见‘手提包’这个翻译,可能是在中文语境下,绝大多数的包袋,只要能手提、单肩背的,都可以说是‘手提包’,这样就很容易混淆?
总之,这个朴素的名字说明了托特包是一种实用为先的包袋,它最开始指的可能就是百货公司里给顾客打包商品的购物袋。直到四十年代的美国,一个做户外运动商品的公司,才模仿购物袋的样式,给一些爱好划船这种户外运动的人设计一款帆布材质的包,这才是现代托特包的起源。
到这个时候,托特包依旧朴实无华,样式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多少变化。变化发生在六十年代,当时蔻驰的设计师,她尝试将托特包推入了时尚界。她给托特包带来了两个主要变化,一个是提手和包身一体化了,另一个则是托特包正面加了一个小口袋。
提手和包身一体化不用说,这是后来各种托特包的基础。至于加小口袋的做法,这既是出于实用,方便装零钱使用,也能给包带来一些设计上的变化。后来的托特包,有很多是没有加外侧小口袋的(但里面会有内袋),但也有很多有,算是奠定了一种款式设计吧。
此后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里,托特包的变化就很小了,换句话说就是‘无聊’。哪怕是奢侈品大牌推出的托特包,也基本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它们会使用很硬挺的材质,制作出一个外形方正的包身,然后再搭配规规矩矩的拱形提手,就是全部了。
包上也没有什么花样装饰,单色最常见,也有双色拼接的(包身主体是一个颜色,提手、包底和包口上沿是一个颜色),除此之外就是‘零’了这种情况,要到九十年代才会改变,那个时候的时尚界突然对托特包大感兴趣,所以出了不少新的托特包款式。
林千秋这个包基本将当下托特包的特征全给推翻了,首先就是材质,它是软皮的。所以空空地放在那里,它就会塌下来,而不能像此时的帆布包那样立着。这种材质就显得慵懒,配合比较好的皮质,高级感立刻翻倍。另外这也算是将托特包过去的廉价感、户外感,一下给去除了。
然后是提手,当下托特包基本上是前面后面各安一个拱形提手,林千秋这个却是两侧安了单根的提手。这种形态更像是挎包,也是因此这个包才能挎着背。
这也算是一种时尚变迁吧,其实在林千秋上辈子那会儿,各种不同包互相影响设计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主要是大体的设计就那么多,那时候要想花样翻新太难了!就像女装翻不出花样了,引入一些男装的设计,男装走进死胡同了,引入一些女装设计,这都自然而然的事。
另外,林千秋还给这只包用了拉链封口,这也是这年头的托特包没有的设计。这时候市面上的托特包基本是没有封口的,这也是购物手提袋带来的传统了,为了方便,谁家的购物手提袋会封口啊?
但现在林千秋拿这个包通勤上学用,里面装的东西很多很杂,她做了内侧分层、内口袋不说,包包封口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拉链口其实也看不到,因为软皮的嘛,背着时褶皱就会自然的向中间挤,侧面是看不到正上方中央的拉链的。
林千秋背着这个包包,从离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