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啊!”

‘初年seminar’,重点是‘seminar’,也就是‘研讨会’。这算是大学,乃至研究生课程的一种形式?描述起来是一种很自由的学习方式大概是一个学习小组,大家会提前确定课题,然后每次聚在一起前还会实现布置好需要预习的材料,再然后就是讨论的方式集中讨论学习了。

在其他国家,大学里的‘seminar’还只是打辅助的,存在感不强(在文科专业中尤其如此)。但在日本的话,它格外受重视,老师重视,学生也重视!所以一位教授一般不会同时带一个以上的研讨会,学生则很看重同一个研讨会的经历。

很多大学期间的同学活动,都是以‘研讨会’内组织的。而大学毕业后,这种联系也不会断,至于要用到人脉的时候,也是同一研讨会出身,比别的什么学术关系都要硬!

“我也担心过这件事,不过很多研讨会同学的问题只有相处超过一个学期才能发现,现在考虑这些也没有用处吧?现在我还在犹豫‘思想艺术类’的选修课选哪一个,感觉每一门课都好有趣,也对我的专业很有帮助......”林千秋也说到了自己的烦恼。

小川真纪子摇了摇头:“我比较纠结的是第二外国语的选择,我们分班也是按照第二外国语来的,而不是各自的专业,对吧?所以这个还挺重要的呢。”

东大教养课程阶段,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都是必修课...这大概因为第一外语基本都是英语,所以以第一外语来分班不太现实,而其他必修课也有类似的问题,即是一样的课,同样无法分班。只有第二外语是必修又内容不同,足够成为分班的依据。

“我的话,一开始就选好了,第二外国语就是西班牙语啦!如果西班牙语在你的候选范围内的话,我推荐你也选西班牙语。”林千秋读高中的时候就修过第二外语,当时修的正是西班牙语。

虽然高中阶段修第二外语,大多只能说是聊胜于无的程度,这一点林千秋也不例外。但好歹是打下了一点基础,林千秋就想趁着大学必修第二外语的机会,真正将西班牙语搞定。不说能说的多好,至少基本交流不成问题。

小川真纪子有点好奇林千秋给出‘西班牙语’这个建议的原因,好奇地问:“我记得你高中就修过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有什么特别的吗?你明明读的是‘中国语中国文学专业’,不是应该修中文吗?”

林千秋解释:“主要是学会西班牙语会很方便吧?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西班牙语就算是英语的补充?反正如果一个地方没办法用英语交流,试试西班牙语就是个不错的选择都是曾经殖民时代的‘遗产’了,毕竟西班牙是英格兰之前的‘日不落帝国’嘛。”

“其实很多地方,尤其是拉丁美洲,都是说西班牙语的。”

小川真纪子若有所思,好像有点被林千秋说服的样子:“拉丁美洲么?我记得有的国家说葡萄牙语。”

林千秋摆摆手:“差不多啦,能用西班牙语交流,葡萄牙语连蒙带猜也不会差到那里去呢...至于中文,我没有说过吗?我超级热爱中国文化的,所以早就学了中文。其实我的中文比我的英语好多了,所以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再学。”

“反而是选修课程,要在第三外国语和高级英语之间选一个,对吧?我想选意大利语...我以前学过一点意大利语,但扔下好久了,平常也没有练习的机会,总感觉不捡起来就要忘掉了。真的忘掉了,还是有点可惜的,对吧?”

林千秋上辈子在意大利留学,虽然留学的日子用英语比用意大利语还多、还溜。但身处那个语言环境,最后离开时也能和人用意大利语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了。只是语言这个东西,不是母语的话,扔久了真的就完蛋了......

“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