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秋很惊讶南云凉介居然会想出这样的企划,这个节目如果做出来,其实就和几十年后的选秀类综艺差不多了。
当然,林千秋现在生活在八十年代的日本就知道,单纯论电视娱乐这一块,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将几十年后有的节目类型都开辟出来了。只是‘开辟’和‘成熟’可不是一回事,就像1971年开始的《Star诞生!》,说是开启日本选秀节目先河,但和之后的选秀也不是一回事。
这就像是古代的科举制,说是打开了阶级流动的通道,底层百姓也可以实现阶层跨越,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一开始哪有这样?隋唐的科举考试,大家都知道试卷背后的考生是谁,那当然是有背景的考生考上的可能性大得多!
是后来制度上越来越公平,同时生产力发展了,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有机会受教育,这才能发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而且事实上,哪怕是在科举达到巅峰的明朝,真正的底层也是不可能靠科举翻身的,因为真正的底层根本不可能供养子弟脱产读书。
当然,有特殊机遇,得到‘贵人相助’,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总之,南云凉介的这份企划是真的很有划时代的感觉了主要是它给林千秋一种熟悉感,而这个年代的东西,只要给林千秋熟悉感,基本就可以判定有前途了,因为这说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这样的。
从这一点来说,南云凉介非常有天赋。不只是拥有成为歌舞伎演员的天赋,在电视节目制作上也很有天赋......
发现林千秋眼睛越来越亮,表情中不由自主露出赞同的意味。南云凉介移开了视线,仿佛不太在乎。然后过了一会儿,林千秋放下企划之后,才征询一样说:“你觉得怎么样?我是说,做企划的人可能会有认知障碍,总是需要听取一下第三者的意见。”
“我觉得很好啊!”林千秋毫不犹豫地说:“相比起过去的偶像征集,这档节目要亲民多了,从地方城市直接面对面选拔,这才是真正的海选!以前都是让有意向的少年少女寄送自己的照片和歌曲小样吧,只有过关的人,才有资格真正进入选拔。”
这个时候准备好照片和歌曲小样并寄给节目组,说起来真就比直接去参加线下海选更麻烦!而且,直接面对面地选,和看照片、听歌曲小样也不是一回事。有的人照片里看不出灵气,歌曲小样也显示不出多少潜力,当面看却有可能是上好的苗子。
再说了,现在是做节目,当然要讲究节目效果。对于观众来说,看海选也是一种乐趣吧?一方面,各种水准的报名者都去参加海选,本身就会诞生一些笑料。而一些参赛者的水平,观众看来就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更差,这就容易有代入感了,也会激励更多人报名参加。
另一方面,从一开始就见证一些选手脱颖而出,看选秀综艺地养成满足感也更强。
林千秋也说了这些想法,最终总结:“这类选拔偶像的节目,就应该越来越庶民化、大众化才对。这样观众才更具有参与感,这不也是《放学后》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吗?她们很亲民,让观众想到自己身边就可以接触到的女孩了。而且,选择范围变大的情况下,也更容易选出素质更高的‘未成品’吧?”
林千秋的这些观念,在几十年后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随便谁都能说出来。但在这个时候,至少得是有点见识的人才能想到,而要这样毫不迟疑、准确地表达出来,则能做到的更少这都让南云凉介意外了!
他当然知道女友是个很聪明的女生,废话,年少成名的名作家,今年要入学东大的新生...这在日本任何语境下,评价为‘聪明’,都是不会错的。但聪明不代表能对自己不了解的行业具体问题,发表有价值的见解。
“你应该来企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