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3)

又甜又糯,可好吃呢。”她不由自主地咽起了唾沫,像是已经将那美食吃进了口中。

陈滢见状自又是一番好笑,只道李惜是个“小馋猫”,李惜不依,一头扎进陈滢怀里歪缠,越发显得孩子气,虽她只比陈滢小了两个月,瞧着倒像生生小了两岁也似,陈滢的心理年龄比她大了许多,对此倒也不以为意。

好容易待她闹够了,估摸着也快到地头儿了,陈滢便提醒李惜坐好,两个人整整衣襟、理理发鬓,将身上收拾停当,再过不多久,那车子果然便停了,罗妈妈在外头道:“姑娘们且下来吧,到山门了。”

陈滢与李惜便下了车,去找前头的李氏并倪氏说话,李恭此时也下车走了过来,温笑道:“母亲、舅母、妹妹们略等等,那知客僧很快就会过来带路的。”

李惜笑应了一声,便走到倪氏身边撒娇说要去瞧桂花,倪氏假意不应,李惜便拉着李氏直唤“姑母帮我”,惹得倪氏并李氏直笑,那厢陈浚与李恪则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地也不知在说些什么,却是把个李恭与陈滢给落了单。

两个人立在山门外的石阶下头,一时间皆是无言,唯那海风不住拂来,掀动着陈滢幂篱上垂下的浅粉色纱罗,除此之外,就连个偶尔行经的游人亦无,于是那气氛便有些微妙起来。

陈滢心下坦荡,倒未觉得如何,只是有些不耐罢了,那李恭温润的面上,却仿佛添了一点淡淡的颜色。

“这海风虽然爽快,到底比内陆刚猛。”片刻后,他终是开口言道。

随着这话音,他的面色迅速地恢复如常,就仿佛方才的确是被风吹得双颊微红一般。

陈滢以一个简短到不能再简短的“唔”字作了回答。

虽是如此,这话题到底是打开了,李恭自自然然地往前踏了半步,和声问:“坐了这许久的车,表妹可累着了不曾?”

“我不累,多谢大表哥动问。”陈滢以教科书般的规范语气回道。

李恭点了点头,仍旧在原处站着,说道:“这万安寺旁的不出奇,唯有一片桂树林很有些看头。表妹一会儿可与妹妹同去瞧瞧。”

看起来,李惜方才的笑闹他也记在了心上。

“大表哥如何知晓此处有桂树林?”陈滢顺着他的话问了一声儿。

其实理由很容易猜,但为了不至于冷场,这一问还是必须的。

“据蓬莱县志所载,此林在先帝时便已栽下了,如今堪堪蔚然。”李恭答得很简短,眉宇间亦没现出骄傲或炫耀的表情来,仍旧是平平常常的语气,然愈是如此,那种从容不迫、沉稳淡定的气质,便愈加从他身上突现了出来。

陈滢对此却是视而不见,只在幂篱下拧了拧嘴角,平静地道:“大表哥博学,连这些都知道,小妹受教了。”

第135章 山寺桂花

陈滢的冷淡并未对李恭造成任何影响,他面上的神情仍旧很是平静,说了句“不敢”后,便又不紧不慢地将那万安寺的来历、典故娓娓道来,陈滢便作洗耳恭听状,只安静地听他说着,也不щЩш..1a

这段略显尴尬的对话并未持续多久,那知客僧便到了,李恭告了个罪,便去前头与那知客僧交涉,陈滢这才松了口气。

上香之事是早就定下的,李家应是使了不少钱,万安寺里已然诸事安妥,那知客僧殷勤地在前引路,将李氏等女眷迎进了寺中。

在前头的大雄宝殿上了香、拜了佛祖,倪氏并李氏要去后头听住持讲经,李恪与陈浚兴致勃勃地带人爬山观景,李惜便央告:“母亲,我与表姐去外头瞧瞧桂花可好?”

倪氏自来很疼爱这个独生女儿,闻言便笑道:“从方才起就听你念叨了,便去瞧瞧也没甚么,只谨记一条,不可离了你大哥哥乱跑,再,多带几个人,早去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