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中给大宝小宝扇着扇子,小声感叹了句:“生不逢时。”

两口子唏嘘着旧人旧事,却也不敢说太多,聊了两句,就打起精神看孩子。

裴老爷子不反对丁果小打小闹的摆摊,是因为对接下来的形势有信心。

邵寻萍是因为家里亲戚当年有做生意的,那风风火火飒爽的形象,一直存在她的记忆里,是她欣赏的长辈。

接下来的时间,丁果就每天早出晚归的做她的小生意。

卢文明那边还挺顺利,收到货款后第三天就打包全了丁果这边想要的东西发了出来,还送来一封信,信上说他找到了做双肩包的厂家,但很遗憾,人家暂时不对私。

他还找过小作坊,问问人家能不能打版制作,小作坊要问他们这边要的量。

这个量卢文明可就说了不算了,写信来问丁果,要不要做这个生意。

不过暑假的时间是不够用的,要是有这个想法,可以准备准备,提前下单,寒假的时候做起来。

丁果还找了趟于少芬,请她吃饭,笑嘻嘻地道:“于姨,您给我介绍了个人才。”

这生意能不能做起来另说,但有这个想法还肯下功夫去跑腿,真是难得。

于少芬听完,笑的不行:“是人才你应该请人才吃饭,请我干啥?”又道,“我还真不知道小卢有这方面的天分,我就是知道那个小伙子人不错,性格很豁达。”

在农场时,以她当时的情况愿意跟她接触的人不多。接触的人里能成为朋友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小卢是其中一个,也是刚好考回羊城,能给丁果他们带路的人,别的纯属误打误撞。

时间到八月下旬,丁果跟大勇联系了下,问他收没收到通知书,得知还没收到。

宋玉玲也有点焦急,跟丁果出摊时小声道:“大勇被工业学院录取了,通知书是分批寄出去的,丰宁离首都不是最远的,按正常的时间算算应该到丰宁了,我让大勇去邮局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