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晃晃悠悠到了公社三岔路口的大杨树底下,丁果看见了树下等着坐车回村的人,约有七八个。

脚下的地上或放着鼓鼓囊囊的编织袋,或放着提篮子、箢子、编织筐这些。

看到牛车过来,等着的人忙去拎自己的东西,准备上车。

杨四爷赶着牛车到跟前停下,丁果也从这些人里看到了几张熟面孔,正在努力回忆着怎么称呼,等待的人就七嘴八舌的跟丁大勇打起招呼来。

“大勇回来了。”

“大勇,这进城当了工人就是不一样了啊,瞧这精神头。”

“大勇,看来城里就是比农村伙食好,比在家里时胖了啊!”

丁大勇挨着寒暄,还帮着把人往车上拉,帮着归拢归拢东西。

也有人往丁果身上瞧,丁果笑眯眯地喊人,婶子、大娘、嫂子的喊了一圈。

还有人问丁桃:“桃子没跟你们一块回来啊?”

丁果笑道:“没回,她留在丰宁过年了。”

那个婶子笑:“你回来过年,丁桃留你家里过年,今年得让你二婶多给你做两个菜……”

熟悉丁果的人哄笑着打趣。

丁果左边坐着丁大勇,右边是丁大柱,她对面的位置坐下来一个穿着洗到褪色的蓝色衣服的男青年,视线往丁果身上多瞟了两眼,眼底划过惊艳,但很快移开视线,笑着去跟丁大柱说话:“大柱,这位就是你大堂姐啊?”

丁果在杨家窝还挺有名的。

丁大勇刚被丁果带去城里时,在村里溅起了一点水花,等他回来迁户口时,才引起轩然大波。

尤其不少人说大勇去城里的工作是丁果帮着找的,转正也是丁果安排的,虽然大部分人都不信,以为是丁家老大拿孩子做借口,怕村里其他人求到他跟前去,还蛐蛐过丁志钢一阵子。

但也有一部分人信了,只是震惊丁果会有这样的本事,然后说的最多的就是丁果知恩图报。

丁果在村里跟着奶奶长大,丁家老太太虽说不至于虐待孙女,但确实也没多少疼爱。

早前丁家没分家时,才嫁过来的彭桂花就开始帮婆婆带不到两岁的丁果。

当时老二家里的刚生了大女儿丁桃,私下偷偷说彭桂花:“这丫头片子不能碰,瞧给我也带了个丫头来。”

黄梅花也帮婆婆带过几天,后来怕给自己带丫头片子来,就不帮婆婆看了,结果没想到真生了个闺女,还埋怨过丁果,说是她把妹妹带来的。

这就有了劝妯娌的话。

彭桂花强忍着才没跟妯娌翻白眼,对丁果该咋带咋带。

没想到彭桂花头胎生的儿子,第二个也是儿子,老三还是儿子。

黄梅花则生了三个闺女,也不好继续把生闺女的事往丁果头上算了。

后来分了家,丁果也能干活了,丁家老太太就不让三儿媳妇带了,拢在自己身边帮着洗洗涮涮。

但老三家对丁果还是很好,偷着塞吃的塞喝的。丁家老太太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只要别耽误家里的活,丁果爱去谁家蹭饭就去谁家蹭,还给她省口粮呢。

这不,疼了一场的孩子没白疼,老三家的福报就来了。

人家对丁果好,现在丁果有本事了,就开始拉拔三婶家的弟弟。

丁大柱认得说话的这个青年,是村里的知青,叫周志高,他点了点头,却没多说,也没有给两边做介绍的意思。

丁果因为对方提到自己,诧异地看了对方一眼,在原主记忆里搜了一圈,查无此人。

思量间,对方冲她笑着点了点头,丁果礼貌地点头回应,收回视线,没有交流的打算。

周志高有些失望,却也没纠缠,转头跟旁边的人说起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