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下了早朝,就发这么大的脾气?
萧帝贴身伺候的宫人凑近,在商皇后耳边低语了几句。
商皇后立即明白了,“去泡点菊花茶来,给陛下清清火。”
“朕不喝,你去劝劝他,让他出来吧。”
“朝中的大臣全部跪在地上求朕把他给放出来,好像是朕不放太子出来一样。”
内情却是,萧帝早就想让萧承辞出来了。
是萧承辞那个混小子,自己要把自己关在里面。
商皇后轻声道;“阿辞是个小子,从小你就给他请了拳脚师父,在大牢里待上几日,没事的。”
“今日,大臣说,我儿十四岁进户部,十六岁去南屿抗洪,十七岁去东源,十八岁剿海盗,让朕心里哆嗦啊。”
萧帝看重萧承辞,萧承辞身上却也有他必须要担的责任。
萧帝让萧承辞进户部,原本是让萧承辞跟户部大臣打好关系。
让萧承辞以后行事,户部有萧承辞自己的人,好行事。
十六岁让萧承辞去抗洪,萧帝是让萧承辞去送物资的,在后方就行了。
结果萧承辞自己跑去了最前方,跟将士们一起抗洪,守住了南屿。
萧帝知道时,几天几夜没睡好。
东源发生瘟疫,只能闭城,只能进不能出。
太医一个个的,都连连推辞,装生病的装生病。
送物资,粮食的,都找不到人。
东源城中每天都在死人,城外也人心惶惶,生怕瘟疫传了出来。
百姓中也说泱泱大国要眼睁睁逼死一城的人。
萧承辞跪在大殿中请命,亲自去往东源。
有了太子殿下打头阵,太医也不病了,送物资,干粮的,也有人手了。
其余的还好,商皇后倒是记得萧承辞去东源那次。
那可是瘟疫,朝中上下,谁也不敢去,都怕被传染,传染了就得死。
“那个时候,阿辞在殿中请命,把你气得不轻,当场就说退朝,结果,他自己偷摸去了。”
萧帝当然舍不得让萧承辞去东源。
谁知道,萧承辞会不会死在那?
下了朝,萧帝指着萧承辞的鼻子破口大骂,说萧承辞咸吃萝卜淡操心。
朝中这么多大臣,哪里用得着萧承辞打头阵?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皇子呢,怎么也轮不到萧承辞去。
萧承辞只说了一句,父皇舍不得儿臣,大臣们,也舍不得自家的亲人。
萧承辞不去,没人敢打这个头阵,都怕有去无回,死在东源。
气的萧帝踹了萧承辞一脚,让萧承辞回东宫闭门思过。
结果,萧承辞私自联系了户部的人,准备了物资,带着太医,连夜去往了东源。
萧承辞是太子,一路上,无人敢拦。
等隔日,萧帝起身,就看到了萧承辞留下的一封请罪的书信。
萧帝当场就气晕过去了,当天早朝也给取消了。
萧帝连续三日都没上早朝,跟商皇后一起,求神拜佛,祈求萧承辞一切顺利,平安归来。
萧帝舍不得萧承辞吃苦,可实际上,萧承辞这个太子,吃苦丧命的事,都没少干。
“他去围剿海盗回来,手臂都还缠着绷带,那一刀要是在深一点,他就变成独臂了。”
萧帝感叹,“你说,这孩子,水里来火里去,怎么就过不了情关了?”
商皇后只能点头:“是啊。”
“说来说去,还是姑娘接触得太少了,等他出来,你就给他安排十几二十个姑娘…”
商皇后闻言,轻笑道:“陛下说了,臣妾不是亲娘,这种事,还是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