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锣鼓喧天,校方甚至难得豪横了一把,请了北宁本土的新闻媒体,长/枪短炮架了满满一排,她被围在所有人中央,看着他们或笑或无言的表情。
今夏尚未出梅,但今日难得晴朗,阳光破开云雨,疏疏落落地洒了满地金黄,几场雨一过,染得梧桐叶愈发青翠。
这是她见过的第三场梧桐雨。
媒体方还在调试设备,林仰星抱着手机,小窗上是和祁牧野的聊天记录,他发挥的还算稳定,和前几次模考的排名几乎没有区别,具体能不能上沪大的经管专业还得等到时候分数线出来了再看,不过他心态好,早就做了多手准备,沪大其他低分专业也都搜罗上了,再不行还有沪大周边高校,反正他就要和林仰星呆在一块。
小窗之外,是一篇热搜报道,语文作文总是高考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占据所有媒体视线的,是一篇纯诗歌体裁作品,因为没有按照规定体裁进行写作,因此只能按照评分标准在最低一档次进行给分。
文章名字叫《第四场梧桐雨》。
一两百字的诗歌,虽说是梧桐雨,但不过是说尽了世间遗憾事。
从一场缺席的梧桐雨映射到整个人生,可缺席的又怎么会只是一场梧桐雨?
所有人都在惊叹其小小年纪怎会有如此感悟,新闻媒体闻风出动,在北宁这座小城找到这篇文章的著作人时,见到的不过一座简单的碑冢,“萧迟”两个字尚且新鲜,在阳光下闪烁着细腻的鎏金。
然后他们才恍然大悟,他们自以为傲的“感悟之说”在生死面前不值一提。
“来咱们的状元,看镜头,就看正中间那个镜头就行,麦别好了吧,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
新闻媒体已经做好了准备,电视台主持人最后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讲稿,自梧桐树上落下的碎光在白衬衫上斑驳,鎏金艳艳。
追寻着作文而来的媒体在校门口的另外一边也开始了素材采集,他们沿着萧迟的成长轨迹一路追寻而过,最后停留在了“北宁中学”四个字的牌匾面前。
他们之间再度以某种微妙的经历产生了联系。
“咱们都知道北宁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出过冲进全省前十甚至全市前十的学生了,那么你作为破局之人,相比除了天赋之外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你现在有什么话想对之后的学弟学妹说的吗?”
“没觉得我是个特别有天赋的又或者说聪明的人,包括这次高考其实也有运气使然。”林仰星捏着话筒,声色清润干净,像梧桐叶上落下的雨,“但我只是想着不管怎样总
要有个能抓得住的锚点,学海无涯,抓着那个锚点一直游,当时不知道会游向什么地方,但结果总是好的。”
正中间的摄像头与收音筒外阳光正好,万物清朗,尤梅女士站在人群最前方,衣衫明媚,而后是祁牧野、章招秋、宁霁和与黎麦一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