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日子比其他地方好过。”
“确实如此,灾荒时有的地方只能吃树皮,吃草根,哪有笋来得好入口。”乔雅南笑着附和。
她以前不能理解老人对老家的眷恋,被子女接去城里呆不了几天就要回。后来做了村官后接触老人多了才懂,对他们来说,外边千好万好,不如自己从小看到的一景一物亲切,便是一朵野花都比外边那养得金贵的好。
三老听了这话心里更加舒坦,不论乔雅南问什么都答得详细。
连着两天乔雅南都去了毛竹乡,把五个里走了个遍,山头都去了好几个,知道了毛竹乡多少人,多少蔑匠,多少座竹林,能做出来多少种东西等等,摸底摸得非常到位。
她第一站选择这里就是想开个好头,围绕竹子能想到的路子多,事实证明,真的开了个好头。
黄昏时分,乔雅南向陪了她两天的三老告辞,老人欲言又止,想问不敢问。
乔雅南笑道:“有好消息我一定立刻告诉您。”
三老顿时眼睛一亮:“当真能有好消息?”
“女大人出京,自有用意。”乔雅南故意把话说得模糊,见老人笑着闭紧了嘴直点头便知达到了目的,告辞上了马车。
夕阳下,马车缓缓离开。
第524章 梦中过往
马车上,吕晓春问:“有主意了?”
“主意和做到是两回事。”乔雅南靠着车厢,说话都带着些惫懒:“先生,我有个问题想问。”
“想必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吕晓春笑:“你问。”
“这些日子您去了桂花里、平凤乡和毛竹乡,看到的小老百姓的生活,和您在京城时想象的一样吗?”
果然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吕晓春笑了笑,好一会没有回话。
乔雅南闭上眼睛似是要睡着了,喃喃着又道出一句:“常信县是中等县,这里的百姓已经算是比较好过的了,那些下等县,在下等县里也排倒数的那些地方,百姓过的又会是怎样的日子?”
吕晓春看着似是睡过去的人,在心里回道:在京城时,她以为百姓一定过得比前朝好得多。近二十年未有兵祸,近五年未有大灾,年年各地递上来的折子都是喜报,人口增加几何,屋舍增加几多,开荒地多少亩,长寿老人比之去年又多了多少,听着这些,便是只信一半那日子也该是好过的。
可亲眼见着了她才知道,远非如此。
平凤乡的人几乎称得上衣衫褴褛,住在山洞里如惊弓之鸟一般。毛竹乡的三老说他们的日子比其他地方好过,可她没见着几个孩子穿了鞋子,衣衫合身的也没几个,大人的衣服补丁叠着补丁,只能勉强称得上一句有衣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