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你老人家又多了一个重孙。”

老姑姑得知崔世雅已经生了,原本暗淡的眼神一亮,说道:“真的?世雅呢,她好不好?”

毕远文说道:“她和小哥儿都很好,等她出了月子,我送她来看你老人家。”

崔老姑姑十分欣慰,她老人家活了一辈子,盼望的无非是子孙们平安如意,她转头望着崔世君,说道:“过两日,带着你太太和安哥儿去看看世雅和小哥儿。”

“好,记着呢。”崔世君笑着回道。

老姑姑说了半日话,早就乏了,崔世君不许她再伤神,只叫毕远文去找夏小清说话,她则独自守在老姑姑身旁。

又过了两日,新生的小哥儿洗三,崔世君和徐氏等人前往毕家去贺喜,崔世柔她因身子重了,走不得远路,夏小清则需留在家里照顾她,于是只托她们带了贺礼,人却没来。

她们一行人到的时候,毕母带着媳妇们迎出来,互相问候新春,崔世君对她说道:“亲家太太大喜,又得了金孙。”

“同喜同喜。”毕母喜笑颜开,连忙引着她们进屋,并道:“远文媳妇这会儿醒着,她那屋里清静,我送亲家太太和大姑娘过去,你们先自在说会儿话,等开席了,我好生陪着你们喝几盅酒。”

毕家是附近的乡绅,他家人口众多,出了毕远文这个读书人,今日小哥儿洗三,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

这来得是崔世雅的娘家人,毕母不敢怠慢,亲送崔世君等人去见她后,留她们娘们儿说体已话,自去不提。

崔世君和徐氏走进崔世雅的屋子,只见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崔世雅靠在炕头,怀里抱着小哥儿,她见了崔世君,柔柔一笑,说道:“太太,大姐姐,你们来了。”

崔世君走近,看到小元宵在炕尾酣睡,她先细细的端详着崔世雅,见她脸色红润,气色不错,又摸了摸炕上铺盖,一应铺盖都是新棉絮。

“你身子可还好,有没有想吃的?”崔世君问道。

崔世雅笑道:“都好,我生下小哥儿,醒来后饿得前胸贴后背,足足吃了半只鸡,把婆婆吓得目瞪口呆,赶紧把我拦住,倒不是舍不得我吃,是怕我一时吃撑了积食。”

她已经生过一个孩子,如今又生一个,再不像上回那样恐慌不安,崔世君见她照看小哥儿有模有样儿,放了心,不过还是难免会多嘴叮嘱:“月子要好好做,听你婆婆的话,她是过来人,有不懂的就多问问她。”

崔世雅回道:“小元宵平日就和婆婆一起睡,便是这小哥儿,也很乖巧,夜里吃喝拉撒有相公帮着搭把手,你不用担心我。”

自从上回京城地动,她回到婆家后,就再没去过娘家,想起家里病着的老姑姑,崔世雅收起笑脸,担忧的问道:“老姑姑的身子可曾有好转?我听相公说,他初二回去看望老姑姑,她老人家似乎又大好的样子。”

一旁的徐氏说道:“除夕夜里多坐了半日,想是受了凉,初一就又开始咳嗽,起先她还不愿吃药,说是大过年的晦气,大姑娘再三劝她,这才服了药。”

说起崔老姑姑的病情,三人不免有些消沉,老人家上了岁数,从去年到今年,病情反反复复,也不知还能多活几日。

就在她们沉默之时,床上的小元宵醒了,他揉着眼睛翻身坐起,看到崔世君和徐氏时歪着头看了半晌,待到认出人来,冲着崔世君奶声奶气的喊道:“姨姨抱!”

刚刚一岁的孩子,吐字含糊不清,不过看到他稚嫩天真的脸庞,众人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崔世君捏着他的小肉手,指着徐氏,教他喊道:“这是外婆。”

小元宵懵懵懂懂的,外婆两个字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他想爬出被窝,徐氏恐他着凉,将他按在被窝里,又找出衣裳鞋袜,手脚麻利的给他穿好,这才抱他下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