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周猛外的其余时间,张钦也没有闲着,在画图闲暇之余也不忘了打探消息,毕竟秀才难找,童声找一找还是有的。
“二婶,这真是吴志齐家?”
跟着村里的二婶子来隔壁村串门,顺便来探探这吴童生的口风。
看着那小门小院,破旧的土墙缺了大口,屋顶上压着最廉价的茅草,还没压实,风一吹就能飘落下好几缕茅草来。
穷苦的程度和他刚穿来时张钦的家有的一笔,完全不能想象这是一位童生的家。
二婶子叹了一声:“这吴志齐是个孝顺的,家中老母长年卧病在床,听说要吃的药还挺金贵,更别说还有个好赌的父亲,再殷实的家底也得败光。”
不然,有着个童生的身份在,也不至于现在还没娶妻。
说到这一家,二婶子很是感慨,她与吴志齐的娘亲是同村人从小长大,关系算得上不错,也是在二人分别成亲后,有了家庭琐碎事才渐渐生疏。
听闻对方的处境,二婶子摇头叹息,不忍道:“小钦你要是有赚钱的门道带带吴家呗,这吴志齐是个老实靠得住的。”
张钦只笑笑,听着二婶子的絮叨没出声。
二婶回娘家探亲,把张钦带来这认认路也就差不多了,两人道别。
没了旁人在,张钦倒也不急着去找人,上赶着不是买卖,找个合适的时机才是正道。
他这趟来也不全是为了吴志齐,手上还有别的活。
这松山村,说是村,实则算得上个小镇,几千人的人口在当今来讲不少了。
在这里还有着整个县最大的纺织厂,当地地理条件优越,处于多条市县的交通交界处,更是有着开阔的土地,适合大范围养殖桑树,桑树有了,那养蚕必定不能少。
松山村几乎是人人养蚕种桑,其中不少人更是优秀的刺绣好手,全国有名的绣娘不多,这村就有几个。
当然,张钦不是来找那几位技艺精湛的绣娘的,他的身份也不可能见得到。
松山村地界大,弯弯道道的房屋围出了街道,一路问道,张钦直奔村中的青口巷。
.......
“阿沨,又被退回来了?”
一身着素色麻衣的清秀姑娘手挽着个小竹篮,里面花花绿绿的放着各色手绢,看不清图案,搭眼一瞧却能看得出整齐缜密的针脚,在她这个年纪是不错的手艺了。
阿沨面色愁容,听同伴的问话,轻轻点了头。
同伴小娟是个火辣性子,甩了手中正绣着的帕子,俏眉一竖:“老姑婆真不是个好的,压着大家的绣活不过,就是想帮衬她家的姑妮子们。”
“也不看看那群姑妮子的绣活多糙,五岁孩童都比她们绣得好看,也就一个菊岚能勉强看看!”
院中还有好几位姑娘,都是青葱年纪,接过阿沨手中的竹篮,掏出自己那几份手帕。
一簪着淡蓝色野花的姑娘浅浅低叹:“绣件再不卖出去,我阿爹就要找来了。”
阿爹不是个好说话的,要不是看在她学了一手绣活能赚钱,不然早就把她嫁去瘸腿子那,换个聘礼。
另几位姑娘面色也不太好看,细细地看着帕子,也不知在琢磨什么。
“不行,我们别送去老姑婆那了,我们....我们自己去找人卖!”
小娟气不过,她们手上已经堆积太多的绣件,除去手帕,还有些绣图、绣扇、绣鞋等等,面料和丝线也不是便宜的,必须要卖出去才行。
“可是这松山村的卖道全被几人占了去,甚少有零散人家来买.....”
阿沨话没说完,但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松山村的绣活成了商人的赚钱村,早就被有权势的分割成好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