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们时隔二十年不见,在相见时已到不惑之年,打听一下彼此的近况,互相给对方的孩子塞红包。
酒酣耳热之时,同学之间似乎没有因为时间和距离产生的隔阂,听到最多的就是对京大求学经历的追忆,以及对那十年的感慨。
只能说,这么多年过去,耽误了一批人,也成就了一批人。他们这些能坐在这里喝酒聊天的同学,属于很幸运的一批人。
戴誉拿出随身带来的相机,提议道:“咱们来拍张相片吧。像当年的毕业照一样,在相片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今天还有很多同学因为路途遥远没能参加咱们的聚会,不过,咱们都想想还能联系到哪些外地的同学,把这张照片邮寄过去,馋一馋他们!哈哈!”
“对对对!馋死他们!哈哈哈!”
大家凑到一起,站成两排,敏敏顺手接过相机帮这些老同学们照相。
丁玲玲感慨道:“我们班的同学,从事的基本都是专业相关的工作。咱们不用每年聚会,但是最起码五年一聚,可以保证吧?”
“可以可以!”
戴誉笑道:“那行,五年以后,我跟丁支书会再次组织同学聚会的,希望到时候能有更多人参加。”
“行啊,五年,十年,二十年,咱们都要聚一聚,我倒要看看二十年以后,我们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也要看看那时候的大家是什么样子的!”
第189、终章(上)
盛夏的午后,太阳明晃晃地高悬,阳光照得人不由眯了眼。
戴誉关掉空调,起身打开两扇窗户通风,温暖干燥的夏风顺着敞开的窗户溜进来,让吹了一上午空调的人感觉整个身体都暖洋洋的。
在办公室里抻抻胳膊踢踢腿,过了没几分钟,门就被人敲响了。
听到里面的一声“请进”,房门被人拉开,一个年轻人端着两个饭盒走了进来。
“院长,您先吃午饭吧,距离与德国航空研究中心代表的会面还有半个小时,您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到了时间我来叫您。”
戴誉没急着坐下吃饭,又扩了两次胸,才慢悠悠地晃悠到会客区端看茶几上的菜色,瞅瞅今天中午能吃到啥。
一看全是素菜,他就有些意兴阑珊。菜品倒是不少,足有五六样,可惜唯一能算得上是荤菜的只有一道西红柿炒鸡蛋。
他刚才明明听到走廊里有年轻人讨论今天的四喜丸子和红烧肉怎么怎么好吃来着。
看出他不太高兴,秘书陈航赶紧说:“院长,夏主任上午给我打过电话,交代我今天的午餐必须让您吃素。”
人家夏主任是这么说的,你们院长今早吃了五个大酱肉包子,中午和晚上可不能让他再吃肉了!万一真的三高就麻烦了!
按照陈航自己的想法,他们院长才五十多不到六十岁,只是吃点肉而已,真不至于这么早就三高了。何况这位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整天骑着一辆山地车上下班,那身体素质比近几年分配来院里的大学生也不差。
不过,在领导身边工作,就是得学会察言观色。工作上的事听院长本人的没问题,但是生活琐事就得听家属的了。毕竟,除了科研上的成就,这位院长格外顾家也是出了名的。
戴誉虽然对菜色不满意,但还是坐到沙发上,拿起了筷子。
“你也没吃吧?坐吧,咱们一起吃点。”他拍拍旁边的沙发。
陈航没有推拒,他确实没吃午饭呢。
上午的一个工作会原计划应该是在十一点半结束的,却因为两个课题组关于科研经费分配的问题,互相开炮,让这场会议直接拖到十二点半才结束。而下午一点半还要与德方见面。
陈航估摸着时间,觉得要是院长去食堂吃饭可能会耽误下午的会议。他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