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丫前几个月被查出儿童先天性弱视,矫正视力的眼镜挺贵,还只有省医院能配。

“嗯,我给了她一百,说是配眼镜得半个月,还没拿回来呢。”

戴誉琢磨着,那眼镜再贵也就几十块,戴大嫂这是直接把他的债务转嫁到他老娘身上了。

利索地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十张大团结塞进戴母手里。

戴母吓了一跳,以为他又干了什么坏事,急得鸡都不喂了,赶紧盘问他哪儿来的钱。

“我答应帮人家去小舅那边换点粮食,这是牵线的好处费。你放心收着吧,没事!”

想想娘家那边的情况,戴母先信了三分。

“什么人这么大方?给你这么多钱?”

戴誉啧了一声,伸手道:“商业机密,能随便说吗?得再给我五十才能告诉你!”

戴母拍下他的手,气得啐他一口。

他趁机转移话题:“我明后天就去红旗公社一趟,你有没有要捎过去的东西?”

“没有,他们比咱在城里吃的还好呢!”戴母想了想又道,“你舅倒是想买个话匣子,公社那边一直没货。”

将刚到手的一百块又掏出来:“你去百货商店看看,别挑太贵的,记得要送货上门啊!”

戴誉抽出五张还给她:“不就是半导体吗,我一会儿去中国大街上的无线电商店买点材料,自己攒一个就行。没多少钱……”

第13章

中国大街位于市中心,是省城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

解放前,有十几个外国领馆被设立在滨江市,所以当时中国大街附近遍地都是洋人经营的西餐厅,洋行和工厂。

这些店铺如今虽已被收归国有,但是变更的只是经营性质,建筑主体没有任何改变。

绿树掩映间,上百栋风格各异的小洋楼,都是二至四层的西洋古典建筑,看起来颇为豪华气派。

是以,戴誉刚从摩电车中下来,便被眼前的建筑群镇住了!(注1)

原本环境还可以的机械厂,直接被对比成了大农村……

戴誉像个第一次进城的土包子,东瞧瞧西看看,从街头走到街尾,终于在与国课街的交叉口处找到专门供应半导体外品零件的无线电商店。

这会儿正是下午四五点,附近好多单位已经下班了,商店的一层门市里人山人海。

在柜台前抢到一个空位,戴誉不由感叹出声:“今天这人也太多了!”

邻近有个二十多岁的高个青年,手里握着一本《无线电工程制作评比优秀作品选》。

青年闻言笑道:“你有日子没来了吧?我这几个月每次来都是这么多人!”

“前两年连饭都吃不饱,谁有心情玩这个!也就是今年缓过劲来了,才又把这奢侈爱好拾了起来。”

“就是,我去年来过一次,当时商店里冷冷清清,顾客只有小猫三两只!”

言谈间了解到这位青年是省大物理系三年级的学生,名叫程旭。

戴誉边听大家交流边观察柜台前这些人。

大多是文质彬彬的青年人,有些凭衣着和佩戴的手表就能看出经济实力不俗。

货架上摆放着的最新款上海牌160型收音机标价是183块,而一辆飞鸽或永久的自行车也不过180块而已。

在一个收音机抵得上一辆车的年代,能玩得起无线电的,都是有文化还有点钱的。

程旭见戴誉总盯着他手里的书瞧,主动将书递给他,搭话道:“你要买什么?这边我挺熟的,可以先帮你介绍。有的东西如果店里没有,你还得去寄卖商店或者电子工厂处理品门市部找找才能凑齐呢!麻烦得很!”

戴誉接过那本选编翻看,笑着道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