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又往前走了一步。

……

年关里,对于高门勋贵们,还有一件大事进宫参加赐宴。一般皇后先请官妇们入宫赏赏冬景、喝喝茶,过几日再是皇帝夜宴群臣。

今年,裴府要进宫喝茶的官妇有老太太、林氏和杨时月,她们三个皆有诰命在身,此外还有南平伯爵夫人裴若竹。

要入宫的这一天,她们近乎一夜未睡,三更天开始梳洗、换衣、戴冠,一个多时辰才能准备好。天还没亮,一齐出发到宫门前,与徐夫人、杨夫人等相会,再等着皇后开宫门传召。

所幸,再是辛苦,一年也没得几回。

自也有把入宫面见皇后当作机会的官妇们,说话做事皆藏着心机在。

林氏年轻时,曾为自己的商贾出身苦恼过,只觉得在众多官妇面前矮人一等,还时常受人冷嘲热讽。现如今,官人在国子监受门生景仰,两个儿子在朝中又有出息,女儿、儿媳也都不错,她便早不在意出身了,反倒喜欢借着出身“装愚”,每每入宫便当个透明人,遇到贵人们的试探也总用“愚钝”糊弄过去。

借着官人、儿子的名头出场显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有这样的心态,入宫后,林氏与杨时月、裴若竹坐一块,只管喝喝茶吃吃果子,看其他官妇们轮番上场演戏,全当是消遣了。

中途,皇帝派萧内官过来,给皇后传了个话,说是近日有要事,晚膳不过来了。

萧内官虽是个奴婢,却是伺候皇帝身边的,衣着不凡,路过一干官妇跟前时,端端然而不卑不媚,视若无物。

可传完话往外出的时候,萧内官一扫看见了林氏等三人,目光略顿了顿,把着拂尘露了个和善的微笑,很快便收了去,免得被其他人察觉。

很是有度。

林氏并不识得萧内官,只觉得有些眼熟,她注意到了萧内官的神情,不明所以,嘴角微扬应了过去。

“方才是哪位贵人身边的内官?”萧内官走后,林氏低声问裴若竹,道,“觉得有些眼熟。”

“是皇帝身边的萧内官。”裴若竹应道,“许是去过几回裴府传召弟弟,母亲远远见到过。”

林氏了然,只当萧内官与少淮、少津相熟,出于他们俩的原因,才露出了那丝和善的笑意,又或是自个理会错了,萧内官的笑意对的是别人。

本以为今年的“喝茶”就此平平静静过去了,谁知到了末尾,皇后冷不丁地点了林氏,直夸她养了几个好儿女,贤惠淑德,育儿有方。

夸少淮少津这倒没什么,满朝尽知的,夸一夸若莲、若竹几个,这也没什么,名声在外的。

可皇后却道了一句:“北直隶棉布畅销天下,百姓得以御寒,此间,本宫得了一份好名声,可本宫知晓,棉织造坊多亏有若竹辛劳操持着。”

作者有话说:

昨天分了一下卷,在这里标注一下出处:

第一卷·《科考之路》·“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选自唐朝张籍《哭胡十八遇》

第二卷·《初入官场》·“大圭白壁男儿事,小酌青灯兄弟情”·选自宋朝许月卿《用名世弟韵》

第三卷·《南下开海》·“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选自宋朝王安石《泊姚江》

第四卷·《君臣相得》·“冰雪孤忠臣子事,乾坤生物帝王心”·选自宋朝李思衍《行赆有礼辞之世子举陆贾事亹亹见爱谢绝以诗》

? 第 225 章

底下众官妇本都已经开始掇拾裙摆, 等着宴散离席,谁能料到皇后突然祭出这么一番“夸奖”。

一时间,不止裴家女眷愕然, 其他官妇亦是如此裴家女眷是在想对策,其他妇人则是在揣摩这里头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