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好、疼惜人、又长进,这样的姑爷谁能不满意?

……

……

在家略休整几日后,裴少淮便奉旨上任了。

吏部衙门在午门内,隔了个中庭,对面便是武英殿、文渊阁,与皇帝办公的乾清宫相距不远。

如此一来,皇上再想找裴少淮议事,可就近多了,简直是随叫随到。

裴少淮上任第一日,考功司的官吏皆到门前相迎,有员外郎两人,六品主事两人,未定职的观政士四人,以及国子监前来历事实习的监生、□□品的小吏若干。此外,王高庠又从吏部文选司、稽勋司调了两名主事过来协办。

衙门不大,人倒不少。

考功司里又专程留了一套衙房,名曰“京察房”,裴少淮的工位便设在这里。

一眼望去,这些个下属们,小的三十多岁,年长如员外郎的,则已过五十,个个都比裴少淮年纪大。

裴少淮未定职前,他们必定不服裴少淮当他们的顶头上司,可一旦尘埃落定,他们又变得服服帖帖、恭恭敬敬,不敢得罪。

对照着名录簿子,裴少淮逐一认识后,他便让众人散退了,只留下了一位苗主事带他熟悉熟悉考功司的情况。

他重点看了考功司档案馆,这里存放最多的,便是历年京内外考满、廷推荐文和京察的记录。

苗主事三十五六岁,是给裴少淮打下手的,他原想着,这位新上任的裴郎中转一圈考功司后,必定会去一趟王尚书和两位侍郎的衙房,禀报一二,亲近亲近关系。

谁知道,裴少淮了解考功司布局后,便回京察房坐下了。

“裴郎中。”苗主事犹豫问了一句,“您不去王尚书那儿坐坐?”

裴少淮自然不是不懂这些官场礼节,但这一回,他是奉皇帝之命办事,若真把自己当作吏部寻常下属,这事就办不成了。

他应道:“京察事大,现以大事为重,王尚书的茶,什么时候去喝都不迟。”

苗主事倒吸一口冷气,头一回见下属给尚书“下马威”的,还这般年轻。

“对了。”裴少淮吩咐道,“把前两届京察的资料找出来,本官要翻看所有的考语和访单,另找几个善誊写的小吏过来,替本官掌记誊抄。”

“考语和访单早已梳理装订成册,下官这便给大人取来。”苗主事退下。

看这架势,这位裴郎中上任头一日就要开始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