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是千古的送行名篇。

一遍又一遍地吟唱,声声不止。

裴少淮大步走至船尾,朝着渐渐远去的众人,三作揖,最后一作揖,久久不能直起身来。

直到船只由江入海,海浪盖去了学子们的声音,裴少淮耳中依旧不绝回荡。

……

齐家堂里,二十七公叫来齐族长,忍住伤感,说道:“世侄,召集大小姓氏,准备向朝廷上万民书罢。”

齐誉不解,问道:“叔公,万民书能留得下裴知州吗?”

“不能,裴知州不单单是我双安州的。”二十七公摇摇头,说道。

他是属于整个大庆的。

顿了顿又言道:“上万民书不为真的挽留他,而是为他扬名声……若如此官员不能扬名于世,何等官员才能?”

作者有话说:

[1]选自《邶风·燕燕》

? 第 209 章

世人皆道“是非功过, 盖棺定论”,然而,为父母官者, 无需等到盖棺之时,待其离任时,由百姓之举便可知其功过之分。

李同知站于凤尾峡高岸上,看见万民相送的场景,颇受震撼。

他喃喃感慨道:“有人离去, 被立碑嘲讽万年, 道是‘早去一天天有眼,迟去此地地无皮’。亦有人离去,万民挥泪相送, 学子立江吟唱,声声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