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的行程中, 随着小县主常常过来,或是裴少淮夫妇带着小南小风过去,他们终于见到了这位赵县主。

赵县主生于将门之家, 她的眉眼间原本带着些英气在,然而眼眸里流露出的,却是温温和和,甚至可以猜得出,她曾经过得小心翼翼。

这样的面容, 搭上这样的性子, 使得赵县主身上流露出一股郁郁清冷。

兴许是过往太多虚与委蛇,赵县主嫁予燕承诏后,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 鲜与外府往来,也使她多了几分神秘感。

杨时月察觉出了赵县主的几分性情,与其往来时, 相互以“裴夫人”、“县主”相称, 保持着距离、不过分套近乎, 唯有涉及孩子上,才称“伯母”、“婶婶”。

如此, 反倒让两人叙话更加恰然、惬意,关系亲近了一些。

这日,厢房里铺上毯子,三个娃娃在毯上玩乐, 小意儿手里捏着块糕点,静坐一旁, 看到小南小风追逐打闹, 她也开心地笑着。

等小风跑累了, 伴在意儿身旁坐下,意儿很大方地把糕点递到小风面前,细声说道:“姐姐,吃。”

小孩间寻常的称呼、举止,却叫赵县主看得出神儿女的一颦一笑总是叫初为父母者看得痴痴,觉得新鲜,只不过这一点在赵县主身上尤为突出一些罢了。

她又欣慰浅笑了一下。

隔日,两家再聚,道别时,赵县主叫人取来一个小檀木盒,对杨时月说:“我素来诗书不精、女红不巧的,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唯独幼时在宫中曾研习玉雕消遣时日,尚可以示人……这里头,是我雕的一枚玉簪,还望裴夫人莫要嫌弃。”

不带一分架子,甚至有些过谦。

杨时月欣然接下,过了几日,她戴着这枚玉簪,给小意儿送来了一顶精致的小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