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私下叙话,才知晓姒姐儿如母亲当年那般,差些也犯了大错。
原来,司徒二多年镇守边关,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已是山海关的三品大将,裴若兰一家在蓟州城里算得上是第一大户了。
司徒二是一介武夫,平日里带兵值守隘口,每每回家时,想着补偿,难免会对两个女儿娇惯了些。
裴若兰一个人在家管教三个孩子,有管教不当,也有疏忽之处。姒姐儿平日里喜欢到戏楼了看戏,裴若兰并没有拘着,结果一来二往,姒姐儿竟跟一个戏子看对了眼。
所幸司徒二在城里留有眼线,早早把事情报给了他,这才没酿成大错。
与十几年前何其相似。
司徒二不能长久留在家中,他身为首将,隔了几日便要回到前线去了。裴若兰将姒姐儿拘在家中,道理说了千百遍,却没能说服女儿。
她自己都没曾正经认了错,又怎能让女儿认错?
事情再次发生,换了角色,兰姐儿越想越悔,越想越惭愧,便有了今日这么一幕。
作者有话说:
[1]诰书内容参考自《平阳县博物馆馆藏“明崇祯二年周应期诰命”》和《明万历十四年张希贤夫妇诰命》考释
? 第 154 章
诸多喜事过后, 伯爵府生活归于平静。
成了四品外命妇后,林氏收到的请帖不绝如缕,她总是问清楚了是哪家夫人办的、都有谁人去、吃茶闲叙背后是什么目的, 才慎重择取了几个帖子,应下赴会。
一来两个儿子在朝为官,整个伯爵府俱为一体,林氏若贸贸然与其他官妇走得太近,她怕给少淮少津无缘无故惹来祸端。
二来, 林氏与大儿媳闲叙时, 曾淡淡然说过:“名头这个东西,平日里低调些、收着点,才让人觉得有份量。若总是出去卖力显摆, 久而久之,则会一文不值。”
对于小南、小风,林氏一想到他们来年要随少淮、时月南下, 数年难归, 心中万分不舍。可即便如此, 她也极少叫人把孙子、孙女抱到她的房里来。
……
裴少津入翰林院三个月,已熟悉国史馆中的诸多公务, 身为编撰官,他要开始入朝当值掌记了。
即掌记朝中大事、皇帝日常。
第一回这般接近当朝天子,因父兄的关系,皇帝对他又颇为关注, 裴少津难免有些紧张。入朝的前一夜,裴少津到书房里向大哥请教。
烛光下, 兄弟对坐。
裴少淮花了些时候, 才想起当年第一次当值时的境况因不了解皇帝的性情, 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的。而如今,弟弟的境况大为不同,皇帝对少津已有几分了解、并抱有期许,所以裴少淮认为,少津大可以“胆大冒进”一些。
裴少淮笑说道:“津弟无需紧张,掌记之余,皇上可能会就朝中时事问你的见解,你如实应答便好。”
同出一师门,在学问、见识这一块,裴少淮对弟弟还是很有信心的。
他又道:“若说要注意的,倒是有两件小事可以注意一下。”
“哪两件小事?”
裴少淮把皇帝时常与臣子分食糕点、下棋博弈的喜好说了出来,道:“品食糕点是你之所长,皇上有赐,你吃便是了。若是下棋,皇帝的棋艺……嗯,你需得让着点,莫寥寥几步便破局了。”停顿了几息,又补了一句,“要多多让着点。”
重音落于“多多”二字,确保强调到位。
裴少津记性好,单单是背记棋谱一点,就注定他的棋艺不会差。
裴少淮语调很是轻松,而少津听得严肃认真,少津应道:“我省得了,谢大哥提点。”
……
秋风寒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