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少淮在贺相楼用完午膳,长舟结账时,递了一枚五钱的银币给掌柜,裴少淮看到掌柜取出几块碎银,带着歉意说道:“酒楼暂缺银币,只能找以碎银,劳烦老爷得空到官家钱庄换一下银币。”

裴少淮迈出的步子又收回来。银币发行一年有余,在大庆内流通顺利,贺相楼这么大一家酒楼,怎么会缺了银币呢?

“这是缘何?”裴少淮问道。

“官老爷有所不知,近来京都城里多夷人,见了大庆的银币,十分稀罕,与夷人做生意时,大庆银币一钱可抵一钱二来用。”掌柜应道。

裴少淮了然,同等是一两银子,大庆银币比夷人手中的银块更值钱,百姓用银币可以从夷人那买到更多货物。

如此利差之下,大庆百姓自然聪明地把银币收紧,或者有人故意囤积银币,流通自然就慢了。

不过这只是一时的,夷人走后就好了。

让裴少淮看重的是,银币已经开始流通到更远的地方。

或许今年的朝贡,也可赐少许特制银币出去,让其随风随船远去,流通到更远的地方。

? 第 129 章

外赠银币, 以助推广,此事一经上谏,便受到了朝中过半言官的反驳, 驳斥之烈远甚于前几回,各种驳斥言之凿凿。

无他,不管是锻造银币,还是改革朝贡,裴少淮上谏有理有据, 未给群臣留太多驳斥之机。而这一回, 裴少淮提出让银币外流,与大庆历代钱法有违。

钱者,贵也, 守住钱财才能保住富贵。“守财”的思想,在大庆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朝廷大多官员亦是如此。

本是寻常早朝,裴少淮的一番话似是捅了马蜂窝, 言官个个亢奋, 一吐千言。

户科给事中道:“自唐宋以来, 大庆之内尽缺钱,受钱荒之难。各藩国无造币之道, 素来喜好大庆铜币,各边关屡禁不止,常有不法者携钱币抛售海外,以致大庆钱荒更甚。”

他接着又言:“大庆铜料有缺, 南太仆寺将大内几十万斤旧铜器用于铸钱,天子仁慈, 准予前朝旧钱流通, 这般代价之下, 才换得钱荒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