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二十岁他已躺在病床上,这一世的二十岁,他谈了恋爱,成了婚,有了妻子。
杨时月见丈夫发愣,问道:“官人在想什么?”
裴少淮回过神,笑笑道:“我在想,往后的每一个生辰,都有娘子在身边,心里欢喜不已便傻愣住了。”
杨时月脸上娇红,嗤笑道:“哪有人欢喜反而发愣的……净会哄我。”
“是真的。”
小两口嬉闹着。
……
初二这一日,几个嫁出去的姐姐领着姑爷回娘家,再加上几个小一辈的,伯爵府上一下子热闹了许多。
一大家子聚在一块,一块说说笑笑。
几个女眷凑在一块,说着京都城里的趣事,又说到家里发生了什么。
莲姐儿说起裴家二房,说尚书府竟给徐家发了个拜帖,想两家女眷间多走动走动,她带着些怒意不屑道:“竟好意思把主意打到了言归头上,莫说我不愿意,就是公爹婆婆,也定不可能点这个头。”
裴若棠想借着宗族血脉的关系,让尚书府出面,把长女嫁给言归为妻。
? 第 124 章
尚书府岂会不明白两家早分崩离析, 只不过仗着都是一个裴字,都是一个宗族,想再试试罢了。
安平世子一家再过三两个月, 就要启程远赴西北甘州了,这么短的时日里,想要找一门差不多的婚事,谈何容易?裴若棠只得先从宗族姻亲入手了。
万一成了呢?
徐家已在京都立足,门风清正, 言归年十四, 这般年岁已是小三元,与裴若棠的长女年纪相当,是个极好的女婿人选。
徐家素来与清流为伍, 言归又是家中唯二的孙儿,前途远大,断不可能答应这门婚事, 让幺孙娶一县主为妻。
莲姐儿选在这个时候, 佯装闲叙, 不经意把这事说出来,其实是说与老太太听的, 让老太太多留个心眼,以免着了二房的门道,到时候让徐家为难。
父亲母亲远在江南,弟弟平日忙于公务, 莲姐儿怕老爷子、老太太一时心软,应了不该应下的。
“啊呸, 她好大的脸。”老太太不再似以往那样糊涂, 说道, “莲儿你只管让亲家夫人一口回绝了,不必顾虑什么,时至今日,他二房不配再谈同出一宗。”
“我正是这样跟婆婆说的,我说,祖母早看透了二房的嘴脸,不会让言归跟他们有什么瓜葛的。”
一番话把老太太哄得很高兴。
英姐儿和陈行辰的长女音音一岁半,承了父母出众的容颜,总是笑眯眯的,性子有些顽皮,十分招人喜欢。音音在长辈间来回穿走,小步子轻碎,每每到了人跟前就仰头道:“抱抱。”
一点都不认生。
尤其喜欢去找她的淮小舅。
竹姐儿家的小子才三个月大,安安静静在襁褓里睡觉,一直由乔允升抱着。乔允升左手肘托着、右手掌护着襁褓,一边轻轻摇晃手臂,哄儿子安睡,一边同连襟们叙话,动作出奇地熟稔。
竹姐儿和英姐儿坐在一块,离得近,见到英姐儿脸上带倦意,整个人看着有些疲惫,遂拉起英姐儿的手,细声关心问道:“英妹妹最近操劳什么,脸色似乎不是很好。”
大过年的,英姐儿不好说太多,只道了一句:“府上老祖宗近来感了风寒,身子骨又弱了几分。”老祖宗是指陈家侯夫人。
竹姐儿了然。
侯夫人快八十了,去岁病了一场,皇后赐了御医看诊,只说是年纪大了,身子骨大不如前,要好好养身子。
人上年纪后,总是容易一日不如一日,这是没法子的事。
自打英姐儿嫁入侯府以来,侯夫人对英姐儿这个三孙媳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