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叙了。
作者有话说:
[1]荣恩宴斗诗参考自明状元伦文叙殿试斗诗
? 第 100 章
数日以后, 翰林馆选结束,随着翰林院前公布庶吉士录用榜、吏部公布观政士录用榜,三百余名新科进士的任免分配尘埃落定。
今年共录庶吉士十二人, 相较三年前少了一半。观政士则录了三十八人,多是二甲进士。
余下的便属于外派官员。
陈行辰未能入选庶吉士,但入选了兵部观政士,成功留京,他还比较满意这个结果。
裴少淮心想, 以锦昌侯爷的本事和能力, 若想让孙儿当庶吉士入翰林,必定有几分路数,侯爷没有染指插手, 是为了长久延续清贵门风,如此才是长盛之计。
……
伯爵府。
观榜归来,陈行辰、裴少淮两人坐下相谈。
裴少淮犹记得馆选时, 前来考试的众学子面色凝重, 他身旁的学子执笔发抖, 写出的字有失平日水准,唏嘘道:“未曾想, 一场馆选竟比殿试更叫人紧张。”
“那是自然。”陈行辰应道,他刚刚经历完,最是明白这种心情,解释道, “先人一步者,步步先人, 拾级而上;慢人一步者, 后头需要十倍的努力和机遇, 兴许才能跳出所属的圈子……想到如此,谁能置之度外而静心呢?”
殿试定名次、科考出身,而馆选、初任官职基本定下仕途前程。
此话虽有些偏颇,却也不假
状元榜眼探花入翰林便有“储相”之资,庶吉士即便散馆时能留翰林,也比一甲三鼎晚了三年。
观政士入六部观政半年,朝廷授六品主事。莫看他们入实职早,官阶比翰林编撰还高半品,实则后面晋升艰难,远不能与一甲、庶吉士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