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基本判断后,裴少淮临时改变了原定的答题策略只要雨水不停,他夜里便不再答卷,拢共就这么些题量,他有信心在白日里把题目做完。

夜里安静盖着被子,烘着炭盆好好歇息,睡不着也不打紧,主要是为了保暖抵御风寒。

夜里作答未必能提高文章质量,但感了风寒,文章质量必定急剧下降。

是以,当贡院各号舍烛火通明,学子奋笔作答时,裴少淮早早熄灯躺下,那独独暗下来的小号舍尤为显眼。

巡绰官以为出了甚么事,来来回回时,前去探看了好几次,发现裴少淮真是在安静歇息,便不再管了。

第一场考试的第二天,裴少淮均分了木炭,保证到九天夜里都有炭火,每每取暖时便顺道把干粮、水壶架在上面,热乎了再入口。

今日主要润色文章,很吃学子的笔力。有的人见解好,但言之不尽,词不达意,也难中式。

那巡绰官是个年轻的小武官,精力充沛旺盛,负责巡管这一排号舍,总喜欢背着手在过道里踱来踱去。

就像后世考场里有人在抖腿转笔。

所幸,考生们纷纷抬目望向他,眼里带着些幽怨,他便安静了许多,站在过道中间,通视全场,不再来回踱步打扰考生应答。

第三日的时候,考场里开始有咳嗽声。

一旦入场,哪怕是病了倒了,不能作答了,也只能先抬到专门的房间里,稍作照看,而不能提前出场。

哪怕是敌军攻城,只要没打到贡院来,会试都不会中断。

现在连第一场都没结束呢,这些咳嗽声不是好的征兆。

裴少淮叹息则已,却也只能先顾好自己,他抽出一条素色丝巾,围在了口鼻上,投入到誊抄卷子中。

闲腕走笔如涓涓,挥毫落纸如烟云,裴少淮写的虽是馆阁体,却也有自己的笔锋在,收笔时干净利索,整张卷子干净整洁。

日落时候,第一场考试结束,巡绰官配合着弥封官收卷。

这一夜,考生们不能离开贡院,也不能离开号舍,静待第二场考试开始。

作者有话说:

[1]本场考试题目出自《成化二十年会试录》所载,是真实历史考题,作者破题水平有限,大家看个热闹就行。

? 第 91 章

二月十二日, 会试的第四天,第二场考试开始。

第一场的五篇制艺文章最重要,故学子们多将精力付诸于第一场考试, 字字雕磨,等到第二场开考的时候,过半的学子已经出现疲态。

裴少淮每日早睡,精神状态尚可,但因号舍狭窄无法平躺安睡, 他只觉得浑身酸疲, 关节处磨得生疼。

研磨砚台之余,第二场考试的题牌公布。

第二场要考“论”一道,三百余字, 诰诏表内科一道,还有判词五道,今年外加算学题目一道, 拢共八道题。莫看题量最多, 实则第二场是三场当中难度最小的。

裴少淮最是关注算学题, 顺眼望去,只见题牌上写着:“述勾股之数理, 例举其广用。”意思是阐述勾股的算法、原理,再列举它的用途。

难度适中,且是半开放式试题,给了考生们施展的余地, 并没有专门为难考生。

裴少淮心想,果然是久经朝堂官场的阁老, 出题松弛有度, 既达到了专程考算学题的目的, 又不留让人诟病的把柄。试想,沈阁老若是出了一道极难的算学题,过于生僻,能解答者寥寥无几,不免会遭到敌派谏言弹劾,说他营私舞弊,故意出生僻题目。

沈阁老考算学题,只是为了告诫天下学子分余力学算科,而非为难他们。

裴少淮曾编过算学书稿,简述数理对他而言不难,例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