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二人消除误会后,陈行辰顺了英姐儿的意思,此后,陈行辰慢慢沉下心来,温习功课备考春闱。

他天资不差,心里有了动力,大有可为。上回秋闱时是为了扬名算学,如今春闱,新添一样还为了妻儿。

……

离秋闱还有一个月,少津、言成状态很不错,文章功底摆在那,考官如何出题都不怕。

剩下就看临场发挥、现场应变了。

有少淮传授经验,两人平日里注重练体,身子骨硬朗,不似普通书生那般孱弱。

为了帮他们打磨稳健的答题节奏,在裴少淮的建议下,夫子为少津、言成安排了两场“预考”,每场九天,所有时间设置都与秋闱一样。

制艺题、判表诏题,是夫子出的,时事策问则是徐大人出的,题目的广度、难度不亚于真正的秋闱。

第一场考下来,两人皆在预考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到笔下文章的质量,夫子判卷后言道:“只有平日里的八成水准。”

少津、言成不由一惊,立马反思琢磨,以求面面具善。

第二场的时候,两人显然从容了许多,没有盲从对方节奏,而是按照自己的路数来,宛如按照设想好的刻度一步步往前走,有条不紊。

这回,夫子判卷后,十分满意,却不露于色,言道:“九分矣。”

……

秋色渐浓,天气干爽,桂花树上抽出细小花苞,藏于叶间,尚不闻其香。

京城里学子愈见增多,多是来赴考北直隶秋闱的。

八月初八,秋闱的前一日,少津、言成皆已准备就绪,三更天里,就着贡院燃放的信号炮登车出发。

贡院门前,灯笼光微,映于二人脸上,稍显紧张,少淮前来送考,笑呵呵打趣道:“都到门前了,无需紧张,也无需多想,只消记得自己叫甚么名字就成,其他皆可忘了。”

再次点验考篮物件无误后,少淮送他们排队入场,才回到马车里。

巧了,裴少淮透过车帘,见到一辆熟悉的马车缓缓驶来,停在了不远处,车上之人下来,果真是老熟人另一个裴家。

裴少炆上回只中了副榜,不算中举,今年要再次下场考试。

三年不见,裴少炆未见壮实,反倒消瘦枯槁了几分,眼神有些迷离涣散。

不是祖父前来送考,而是祖母,二老太太给孙儿打气道:“炆儿,你好好考,夫子们都说,你只要发挥正常,必定上榜无虞,还可争一争名次。”

又道:“等你中了举,有了功名,祖母便让你祖父替你去说亲。”

? 第 84 章

八月初九这一日, 北直隶乡试第一场开考,主考官是太仆寺卿陆严学陆大人,所出的题目正如其名, 讲究古典研学,又如其职,策问与兵马运行相关。

譬如首场中,四书题三道,五经题四道, 《尚书》其中一题为“昔在文武, 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 考核君臣相待之道。

考场上,数众学子初见题目时,皆是一愣, 他们习惯于锋芒毕露、言辞犀利的笔法, 突然遇到如此古香古典的题目, 笔下一时难以收起锋芒,流转蕴意。

裴少津和徐言成镇定自若, 夫子曾告诫过他们,考官出题千变万化,考生最是忌讳临场变换笔法文风,只需按寻常习惯作答即是。

两人沉稳作答。

伯爵府里, 老太太、沈姨娘日日吃斋拜神,祈祷文曲星保佑, 比贡院里的少津还要紧张几分。

这日, 林氏来到裴少淮的院子, 问儿子道:“秋闱主考官的陆,和少津心仪的陆小姐,是不是同一个字?”

裴少淮颔首,应道:“是同一个陆。”

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