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洋洋得意,知道苗林林带着弟弟准备去私塾,她连忙跑到兄长家里汇报,这个成语就是她从侄儿口中听来的,特意记下准备显摆。
苗林林话头一转,“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没想到上学堂要用那么多银子,啧啧,真是吓人啊!”
正在得意的杨氏突然感到不对味,村里读私塾的只有她那侄儿,这话可不就是冲着杨贤宇去的!
一想到自己刚被兄长教训,杨氏顿时面色一白,兄长贪墨银钱她是占了不少便宜的,若是被村里人借机扳倒,她可就断了财路。
“哼!”杨氏轻哼一声,站起身来拍了拍粘在衣袍上的瓜子皮,头也不回的走了。
见杨氏灰溜溜的离开,苗林林叹口气,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虽然她爹娘不曾提起,但是她清楚,自从和村长结怨,她家就被村里人孤立了。
想要退亲的是村长,如了村长的意,还要被嫉恨,不就是因为把定亲玉佩要回来了,没让他们占到便宜吗,真是一家子小人。
苗奎山担忧的拽了拽苗林林的衣角,“大姐,我以后可以去书坊抄书,可以自己赚钱的。”
自从苗林林给他讲了举人的好处,苗奎山就再也不提不上学了,想要家里不受欺负,唯有科举一条路,他身为苗家的独子,自然要肩负起重担。
安抚了弟弟,苗林林迅速回了家,为了送苗奎山去上学,她将苗水水锁在了房中,虽然已经将有所有尖锐物品收拾好,但是她依旧不放心。
“大姐”苗水水甜甜的叫了一声。
一进屋,就看到苗水水乖巧的抱着泥娃娃,苗林林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穷人家的孩子可怜,根本就没有玩具,她就用黄泥捏了个小泥人给苗水水,小丫头喜欢极了,日夜不离手,一玩就是一整天,所以她才敢将苗水水留在家里。
苗奎山暗道自己大姐担心过头了,他小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哪里有人看管,野孩子似的漫山遍野撒欢。
苗林林不知道苗奎山心中所想,不然一定会教训苗奎山育儿的重要性,要知道古代的人为什么生了一个又一个。
一是为了能有足够的劳动力,还有一个便是小孩夭折的几率太大,生得多,能活到成年的人数才能多。
而之所以这么大的夭折率,便是因为父母为了生计,忙起来没有多余的时间照看孩子,便大孩带小孩,难免有疏忽,跑丢的小孩,失足掉水里淹死的,出意外受伤的,感染疾病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苗林林一向雷厉风行,张村的私塾不靠谱,晚上就和苗水根夫妇商量了一下送苗奎山去镇上读书。
虽然担忧镇上私塾花费大,但是听了女儿分析张秀才的劣性,苗水根夫妇也赞同了苗奎山去镇上读书。
“林林啊,爹没能耐,当年你爷爷重病,掏光了家底,这么些年爹就攒下了这点银子,你拿去给你弟弟交束脩吧。”苗水根将多年来存下的十两银子都交给苗林林。
苗水根是认同苗林林的能耐的,他这个女儿现在有主见,当机立断的当了玉佩,雇人收割庄稼,不然他们现在交不出税粮,是要被抓起来受罚的,现在又种出了蘑菇,赚的比他们辛辛苦苦一年挣得都多,比他有出息多了。
苗林林自然没接,十两银子是爹娘的老底,绝不能花,“爹娘,蘑菇又长出了一茬,明天我送大弟去私塾,直接摘一篓子蘑菇,卖蘑菇的钱就够大弟上学了。”
“这么快?”苗水根夫妇惊讶,苗林林捣鼓的暖棚他们是不敢进去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将财路断送,自然是不知道蘑菇的生长速度。
第二日,苗林林老早的起身,却发现苗奎山起的更早,正捧着草喂驴子。
“大姐,时间还早,一会我们赶驴车去镇上吧。”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