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横了小厮一眼,“数你鬼主意多。上次来寺里不曾看过,便去看看罢。”
奉墨赶紧在前头带路,绕过大雄宝殿,往古木葱茏的后寺而去。
一路上人迹渐疏,空气中的烟火气与寺中不知何处传来的丹桂香缠绕在一处,奇异迷离。常青的松柏枝叶间,偶有一抹枫红透出来,为寺院平添几许秋色。
主仆二人在苍松翠柏的夹道间走出不远,一抬眼已能看见寺中那株古老银杏树树叶金黄灿烂的树冠,秋风拂过,黄灿灿的银杏叶便如同金色的叶雨一般,扑簌簌旋转着坠落下来。
方稚桐不由自主地朝着银杏树的方向走去,走了没几步,却倏忽停了下来。
奉墨莫名所以地,也停下了脚步,顺着少爷的目光望去,只见落叶如雨的银杏树下,站着个穿绿色斗篷的小娘子,微微仰着头,仿佛凝视古树,又仿佛透过斑驳的枝叶光影,眺望穹苍。她身旁,一个壮实的丫鬟正兜了帕子,像只大松鼠般,蹲在一旁拣掉落在地上的银杏果。
“少爷……”奉墨压低了声音,刚想说话,便被方稚桐一把捂住了嘴巴,只能眨巴眨巴眼睛。
方稚桐觉得自己仿佛已有三生三世未见过亦珍,此时此刻他满心满眼只装得下站在银杏落叶间的亦珍。站在金黄的落叶间,映得身穿一袭豆绿色斗篷的亦珍亭亭玉立,银杏树枝叶间洒下的斑驳阳光,令她如同笼罩在光晕之中。
他脑海里仿佛有婉转缠绵的昆腔,轻吟浅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秋风盘旋着自地面扫过,卷起一地落叶,发出沙沙细响,亦撩动静静伫立的少女的裙摆。裙脚微微的起伏似唤醒了默然出神的少女,她轻轻收回遥望苍穹的目光,抬手轻轻捋了捋被风吹起的鬓发,侧首回眸,无意间看见站在松柏夹道上的方稚桐。
“……你也在这里啊……”风送来她浅淡的低语。
☆、62第六十一章 一腔心事(4)
亦珍的食铺已经悉数规划完毕,着汤伯出面请了县里手艺顶好的泥水匠和木匠来,按照亦珍的要求,将铺面重新整置修饰得焕然一新,只等墙面干透,新家生的漆水阴干了,便可以搬进去,着手后头的事项。
今日趁秋高气爽,阳光正好,亦珍禀过母亲,便带着招娣一路行至西林禅寺,到寺中烧香许愿。
西林寺中今日的香客不多,主仆二人在寺门口庙祝处请香烛时,颇闲散的庙祝对取了荷包出来付香油钱的招娣道:“寺后的千年白果树最灵验不过,两位施主若是时间充裕,不妨请了许愿的红绸,系到那白果树的枝头。施主心诚则灵,佛祖一定能听见施主的愿望,保佑施主得偿所愿。”
亦珍心中挂念母亲病情,遂请了一根许愿红绸。随后先往大雄宝殿进香拜佛,在佛前抽取灵签第十六签。
安坐偏殿解签的,仍是上次来时那个须眉皆白,面上淡然超脱的老僧,见亦珍持了签纸前来,问:“阿弥陀佛,施主可是要解签?”
亦珍敛目回道:“是,大师。”
老僧徐淡微笑,问了亦珍的签数,缓声问亦珍,“施主求问何事?”
“信女求疾问病。”亦珍恭恭敬敬回答。
老僧取了签纸出来,徐徐道:“愁眉思虑暂时开,启出云霄喜自来。宛如粪土中藏玉,良工荐举出尘埃。此签中吉,合阴阳和合之象,凡所谋皆吉也。施主且放宽心,所谓得处无失,损中有益,小人逢凶,君子顺吉。心诚则灵,施主去罢。”
亦珍听罢,心中欢喜。“凡所谋皆吉也”,她心中所求,无非是母亲身体康健,这签文正中下怀。
出了偏殿,亦珍心想来也来了,索性便去寺后,到千年白果树下头,再去许个愿罢。待她与招娣漫步来到寺后,只见一棵参天古树,矗立在近寺院的院墙处,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