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 / 3)

发现说予兄长听。

方稚松听后颌首,淡淡道:“水至清则无鱼,只要在一个可容忍的范围内,爹多半都会睁只眼闭只眼。但必须了解其中手段,才不会被下头的人蒙蔽。”

方稚桐点点头,他原只是个吃穿用度不愁的公子哥儿,如今跟着兄长学了生意,才晓得银子不是打天上掉下来的,须得用心经营才行。

方稚松验收了弟弟的功课,笑一笑,“这些日子都在家中,不曾出去,可觉得闷了?”

方稚桐展了折扇一摇,“大哥不问,倒不觉得。大哥一问,倒真有些闷了。”

方稚松咳笑了起来,摆摆手,“去罢,带着奉墨出去会友去。等过了年便要上京了,怕是也没其他机会可以一聚了。”

方稚桐遂从兄长的书房出来,回了院子带上奉墨,出门先去寻了查公子,两人一道又叫上了霍昭,三人一并往谢府去寻谢停云。

自上次谢停云与谢老夫人为了余家小娘子起了争执,最后祖孙二人将事情说开了,解开了心结以后,他们也一直未曾聚在一起过。可是到了谢府门前,门上的说,少爷因天冷,犯了咳嗽,这几日都卧病在床,老夫人吩咐了,概不见客。

三人乘兴而来,不料吃了闭门羹,不由得有些失望。

“不如”查公子睇了方稚桐一眼,“你我三人往缸甏行里去,一起吃个饭罢。”

霍昭以扇掩口,闷笑了一声,“悉听尊便。”

查公子便极得意地朝方稚桐豁了一道眼风过去,“方贤弟今后可别忘了为兄啊!”

方稚桐作势要拿扇子打他,查公子飞快地闪到霍昭身后,身手之敏捷,与他胖胖的身形截然相反。

三人一路说起会试来,既充满了向往,又难免忐忑。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无非就是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的荣耀。只是这春闱比之秋试,竞争又更激烈残酷了不知凡几。县里从来不乏为了供儿孙进京赶考倾家荡产、典屋典地的人家,只为了替儿孙凑足了路费银子与在京中的吃住开销。一家人将所有的希望都押在其上,若是春闱得中,那便是康庄大道,从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若是春闱落第……

三人简直想都不敢往深里想。

三人来在珍馐馆门前,恰有一行二人自里面出来,打头的老爷与三人打了个照面儿,先是一愣,随即微笑着朝查公子一拱手,“查公子,真巧,您也来这间馆子用饭?”

查公子揖手回礼,“是啊,想不到碰见万老板。”

两人寒暄几句,万老板二人告辞而去。

查公子抓了抓下巴上的肥肉,奇道,“这余家小娘子的馆子,想是确实厉害,竟把他都给引了来。”

“那万老板是什么人?”方稚桐望一眼万老板离去的方向,问。

“喏喏喏,正是西市新开张的玉膳坊的老板是也。”查公子朝西市方向扬了扬扇子,“开张那日下了请柬给我爹前去捧场,我爹就带着我一同去了。”

查老爷乃是皇亲国戚,查家初娘子,查公子的亲姐嫁给了就藩钱塘府的吴王,是正经的王妃娘娘。吴王妃也曾想过接了父母兄弟到钱塘去,奈何查老爷不肯。

“钱塘府与松江府离得不远,想见也是极容易的,何必兴师动众地举家迁往钱塘府?查家的根基在松江府,生意在松江府,去了钱塘府就是依附了吴王,到底不如在松江自在。”查老爷这样回复女儿吴王妃。

吴王妃一想,父亲说得也在理,故而便依了老父,但仍在省亲时,召见了松江知府季大人的夫人,说了一番自己远嫁,担心父母兄弟的话。季夫人回去转述与季大人。季大人听了心领神会,对吴王妃的娘家自是照顾有加。县太老爷是个极会看山水的,更是对查老爷阿谀奉承得很。

玉膳坊开张那日能请到身为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