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2章 光杆
李恒扶着额头, 他大概也忘了眼前的这位昭武卫大将军才十六岁。
“调兵遣将归兵部, 圣上明旨下来之后, 兵部会发出军书,召集有意向且尚无任务在身的将领, 然后你再从中挑选,当然是两厢情愿才最好,你难道不趁机囊括一些英才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菁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她听说皇帝已经将得用的年轻将领都调派去了边关, 觉得兵部已经剩不下多少良将了,她将司奉龄请回自己身边, 也是因为要将现有的亲兵调派出一批去做军官,但老实说, 捉襟见肘的地方还是很多, 她索性等着兵部直接分派,没想到李恒会这么说,似乎是话里有话。
“太子殿下有何高见?”
“我知道你不会用我手里的人,不过上官皇后那里你可以去问问, 依照身份,左平不可能入你麾下, 不过左家还有其他儿郎, 你不妨一试。”
林菁摇了摇头,失笑道:“皇后那里可以问一问, 别人就算了,太子殿下难道忘了, 昭武卫可是‘杂牌军’,说不定许多人都当做一个霉头,我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第二日,林菁果然在府中接到了圣旨,还奉命赶往兵部做一些交接。她瞥了一眼自己的亲兵阵容,当初这齐正阳就是卢松放进来的钉子,这次刚好带他去回趟“娘家”。
事实跟她想象得一样,众人对“昭武卫”的态度都淡淡的。
当初风声放出来,大家都以为太子能从江南挖个十来万人,这可是新组建的卫军,而且一个卫军相当于其他卫军数倍,人数最多的右威卫也不过四万常驻军,尤其昭武卫还是北伐东突厥的预备军,谁都想把家里的子弟塞进去露个脸、立个功、镀个金,一度十分热络。
太子回来之后,五万杂牌军令众人的心一下子冷了。
就算是屡立奇功的林家后人领兵,这说不好要送命的差事,也没多少人敢沾了。
林菁进了兵部,所到之处鸡犬无声,一个小差役将她带到卢松办公的地点之后,也“嗖”的一声不见踪影,生怕被她看上拉近昭武卫。
屋子里果然也只有卢松一个人,他老神在在地放下手中茶盅,起身迎道:“林将军,请坐。”又看了眼跟在她身后的齐正阳,“看来林将军什么都知道,你也别藏着掖着了,去旁边的架子上,把名册拿来。”
齐正阳应声:“是,姑父。”
林菁先笑了,“原来正阳是卢尚书的子侄辈,难怪办事稳妥,深得我心。只是我这庙小,要是卢尚书另有安排,我也不做坏人前途的事,正阳大可另谋高就。”
“林将军见笑了,我这子侄是家中幼子,但为人上进,一心向往军营,家人又不忍他遇险,所以才送到林将军身边调/教,他也是同意了的,从此生死都由林将 军,我与他皆不后悔。”卢松说着,从齐正阳手中接了名单,“现在长安待命的将领都在这名册里,我刚刚已经发布了军书,若有意向者,现在应该快到兵部了,到 时候林将军可以先选拔一批,而附近折冲府及各军营军官收到军书后,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到长安,到时候定一个日子,再做第二批选拔,昭武卫也就可以开始在城郊 北大营开始练兵了。”
林菁也没什么意见,两人就喝着茶,卢松作为兵部尚书还是十分称职的,昭武卫的组建也是如今兵部的头等大事,他一边提点一些相关注意事项,一边等着那些下了军书的将领来报道。
但是一个时辰过去了,茶都喝干了,还是一个人都没有。
反正新卫军有很多有待商榷的地方,两人也不着急,吩咐齐正阳拿了纸笔,把一些章程口述下来,以备后续使用。
炉子上煮着第二壶茶,正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