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1 / 3)

“母亲!”见着白发斑斑的老母亲站在挽秋阁门口翘首期盼,张皇后没有忍住,紧走几步上前,拜倒在地:“不孝女回家看您来了!”

张国公夫人大惊,也赶紧跪了下来:“娘娘请起,臣妇当不得娘娘大礼!”

张皇后置若罔闻,双手抱住了张国公夫人,眼泪珠子跟那雨滴儿一般簌簌的落了下来:“母亲,母亲,此刻没有什么娘娘臣妇,只有母亲与女儿。”

张国公夫人好一阵心酸,伸手轻轻拍着张皇后的脊背:“娘娘,许久不见自然会要格外亲近些,可臣妇不能不守规矩,还请娘娘起来。”

胡太后与张国公并肩站在一处,她看着张皇后伏在张国公夫人肩膀抽泣,心里头也是好一阵难过,鼻子酸酸,眼中已有泪意。

一入皇宫深似海,自此家人是路人。

这种感受,她也深深体会到,入宫的女子,抛了生养自己的家庭,很少有出宫探亲的机会,每一次回娘家,那都是一份难得的奢望。

“太后娘娘,最近可还顺意?”

耳畔传来了张国公的询问之声,胡太后转脸过去,就看到了一双眸子,满目关怀,似乎那天空的星子沉沉的落到了银河的底部,可依旧还是闪着让人能见的光芒。

“哀家过得还不错,张国公看上去很是健朗,日子过得滋润。”

胡太后含笑回答,中规中矩。

这么多年旧交情,到了这个时候,唯余这平平淡淡的关心之语而已。

第256章 中秋夜(二)

白色的瓷盘里摆着一只只煮得通红的螃蟹, 旁边装着配料的小碟如众星拱月一般点缀在旁边,清冽芬芳的梨花白盛在碧色的酒盏里,微微荡漾, 映着天上的明月, 灿灿清辉,显得格外诱人。

挽秋阁的山石之侧有一张长席, 上边放置着古琴琵琶之类的乐器,前边放了一个香炉, 里头燃了一把百合香, 袅袅白烟蒸蒸而上,清新的香味几乎要将远方桂花的芬芳掩盖。张皇后深深吸了一口,笑道:“跟本宫记忆里月娘手制的香味一般无二。”

张国公夫人点了点头:“这是月娘的女儿做的, 得了她娘的真传, 丝毫不差。”

张皇后目光悠悠,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那时候我总是缠着月娘让她教我制香,百合香鹅梨香安息香, 什么都试过, 亏得月娘不嫌我聒噪,每次都格外耐心。”

胡太后嗤嗤一笑:“若??, 做下人的, 谁敢嫌主子聒噪,你这也真想过于担心。”

虽然胡太后已经有六十余岁,可她那一笑,眼角眉梢依旧有昔时风韵, 看得人不由得心中一动,只在感叹红颜易老。

“母后取笑了,那时候臣妾可真觉得月娘定然觉得我烦,每日都纠缠于她。”张皇后说到此处,忽然见着一个穿淡黄衣裳的少女走到长席之侧,朝凉亭这边行了一礼,笑得格外娇柔,不由得一怔:“父亲,这姑娘是谁?”

“这是娘娘长兄的女儿,闺名唤作芫蓉,她弹得一手好琴,今晚由她开场来为两位娘娘弹奏一曲明月思乡曲。”

提到自己的长孙女,张国公明显有几分骄傲,言语间带了些快意。

听张国公如此推举,胡太后与张皇后两人都好奇的朝张芫蓉打量了过去,这位张国公府的大小姐约莫有十六七岁年纪,脸孔娇嫩,两眉淡淡如远山,额间贴着一片梅花,盈盈妙目有如秋水含波,站在那里亭亭玉立,就如秋日芙蓉般动人。

“张家果然出美人。”胡太后颔首赞叹:“若?剑?你这侄女儿可要赶上昔日的你了。”

“母后,长江后浪推前浪,芫蓉比若?降蹦昕墒且?美了不知几分。”张皇后笑着看了看那花朵儿一般的张大小姐:“就让芫蓉开始弹那明月思乡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