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多少,有些人来喝酒,把自己的孩子都会带上,还不晓得要坐几摊席位。”崔六丫一边割着菜一边与卢秀珍商议:“多割些回去,总比少了好。”
两人拎着满满两筐子菜回到家时,村里已经有人到了他们院子,新盖的厢房前边到处都有人在走动,不时的摸摸墙面,眼馋的看着那些青砖,啧啧称羡:“这上好的青砖,睡到里边肯定舒服。”
“可不?冬暖夏凉哩。”
几个人正在窃窃私语,见着卢秀珍与崔六丫走过来,停住花头,冲姑嫂二人热络的笑着:“这下可好咯,住上新房子了,不再是那个小茅棚啦。”
“还不是各位乡邻帮衬着?”卢秀珍一扬眉,朝几人点了点头:“以后各位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说,我们可记得大家的这份情呐。”
“好说好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这些见外的话作甚。”站在那里的几个人眉开眼笑的回了几句:“大郎媳妇,都是你能干哩,要不是你家哪能盖上这青砖大瓦房。”
“哪里是我能干,是我们家劲往一起使,特别是我们家六丫,这才是大大的能干!要不是她……”卢秀珍叹息了一声:“她和主家签了个几年的契约,这才借够了盖房子的钱,否则我再能干,哪里又能这么快把房子盖起来呢?”
“可不是嘛,六丫也挺能干!”
不少人眼睛朝崔六丫身上瞄了过去,眼见着面前的这个姑娘长大的,模样儿周正,又这么能干,谁家娶了回去做媳妇,那可是一等一的好。
第154章 风云起(五)
第79节
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一块红布在横梁上绕了过去, 垂在半空,不断的飘来飘去, 就如一抹鲜艳的朝霞, 冉冉升起在那青色的砖墙之侧。
一个穿着长袍的道人手里拿着一把桃木剑,挑动着燃烧的符咒,念念有词, 也不知道他口里究竟念的是些什么话,卢秀珍屏息静气想听个清楚,可周围一片嗡嗡嗡的声音,完全不明白那道士念的是啥。
据说这是江州的风俗,上梁封顶必须要请道士来作法, 杀鸡祭祀一下, 这就意味着以后这家人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道士来作法肯定是要打发钱的, 崔大娘走到墙旮旯那边,将一堆稻草扒开, 搬出了一个小坛子,掀开坛子盖, 伸手进去摸了一串铜钱出来, 数了数, 一百文钱, 觉得差不多,可掂量着又觉得少了些,正在犹豫不决, 卢秀珍走了进来:“娘,你别管了哩,这小红封儿我已经包好了。”
“给多少?”
“半两银子。”卢秀珍将手里一块碎银子拿了给崔大娘:“您给他去。”
“半两!”崔大娘有几分心疼:“人家一般都只给一百两百文,我寻思咱们给给一百五十文也就差不多了”
“娘,咱们家现在不差那几钱银子,只要他肯多出些力气,咱们这半两银子也值得。你想想,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嫌主家给的银子少了,作法的时候暗地里下个绊子,咱们家几十年都翻不得身。”
卢秀珍本来是不相信所谓鬼神之说,可从她自己穿越了开始,她就格外相信起来,这世间肯定有鬼怪神仙的存在,要不是她哪里从千年之后跑到了这个朝代,又不然怎么拿只小鹿竟然会报恩!
她打听该给道士多少酬谢银子时,特地去问过崔三爷,崔三爷算是青山坳里见世面比较多的了,给她说了不少典故趣事,其中有不少就是因为怠慢了道士,作法时不上心,或者故意弄出些别的事情来。
这个时候正需要步步小心,卢秀珍觉得多给点酬谢银子给那道士,让他用心一点作法并不是什么坏事――放在前世,她肯定会嘲笑自己怎么如此迷信,可现在却不得不提防,正所谓急病乱投医罢。
崔大娘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