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3 / 3)

一出,可就有不少人凑起了热闹。当知道崔家是准备烧炭后,许多人都来打问了,只可惜问的多真下手敢干的却是极少的。一来是要垒土窑,多少有些不方便,二来也是大伙儿都不相信木炭跟银碳是那么容易烧出来的。果然,也有人尝试着烧,但效果都不理想。

这么一弄,不过七八日的功夫,来卖木材的可就不下十来户人家,可再来打听烧炭手艺的人就并不多了。

当院子里的一人粗的木头一根根的垒起来的时候,崔玉托了陈婶子帮忙找的工人也都来齐了。

说是工人,其实就是村里一些手脚利索,肯干活不怕累的后生,大多是因着家里有事儿耽搁了除外做工。偏生赶上了猫冬,没有农活儿,山里也没什么活物能逮,可不就正犯愁着一个冬日里怎么过呢。听说崔家要招工,一日管一餐还给十五文钱呢。这相当于啥,差不多可就相当于一天一斤大肥肉了呢。

第35章

大冬日里干活儿,油水自然不能太少了,不然干活冷又没力气。而且崔玉自始至终觉得,虽说她给人发了工钱,可既然想要出精活儿,待遇上就不能看不过眼去。

所以第一日上工的时候,她就去镇上买了几十斤菜籽油跟猪下水什么的回来。细细的把猪下水剁碎,然后和了苞米面跟白面烙成肉油饼,不说闻着香了,吃到嘴里也能尝到肉香味。

锅里的汤是用番薯叶清炒过,然后配了小咸菜,还泼了半碗的黑米面跟白面疙瘩,端是瞧着就能让人流口水了。这还不算桌上一人半碗的高粱酒了。

这次领着大伙儿干活的是陈婶子同村的侄子陈大树,跟崔家也算是相熟的,瞧着那满满当当一桌子的烙饼跟疙瘩汤,自然招呼着大伙儿赶紧吃,吃了后好牟足了劲的干活。

一干汉子们都拿了大海碗,猛吃起来,都不是讲究人家的爷们,有酒有饭就能侃大山了。说说笑笑的,可就把话题转到了好好给东家干活的话头上来。

有好饭还有工钱,这哪是出苦力啊,简直是享福呢。以前他们不是没出外做过工,一天十来文钱,不管吃喝,就算大冬日里他们也只能混着一碗凉水啃冷干粮。就算那样,到了结工钱的时候,还少不得被管事儿的扣上十几文二十几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