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入得政事,听得内信,连他所犯之罪,皆一清二楚。他此刻也终于认清,皇帝当真是要清算自己了。
这样的人,竟甘愿屈居吾妹之下,幸好,吾妹大恩于她。也幸好,其所有谋算同年家有扯不开的关系,他们早就是一条船上的人,甚至于她为主导,她是脱不开身的,必然倾力襄助。
“娘娘说,敦亲王近日怕与您联络不少吧。他意欲起兵造反,见将军屡次不敬皇上,意在拉拢,而将军心有愤恨,也在权衡思量。”
心思全然被猜中,年羹尧心口一震。
小勿子走上前,靠得极近,声音细小却能激起巨浪。
“娘娘说,答应他,然后,杀了他。”
“杀了他。您就能活,年家才能活。”
年羹尧眼神凛了凛,等他说下去。
第123章 劝服年羹尧
“将军本与敦亲王共同料理过青海事宜,虽无什么情谊,但也对其脾性有一定了解,近年来见其言行举止,隐隐察觉敦亲王谋反之心,实乃大逆不道,其罪当诛,但因忌惮其不弱兵力,其精兵又在天子脚下,不宜打草惊蛇。”
“将军忠心耿耿,一心想为大清彻底除去隐患,思量再三,才以身犯险。将军多次公然挑衅皇权,似乎彰显对圣上不满,看似张狂,实则惶恐不已,此举实非本心,只为让人觉察君臣不合,才有机可乘。果然引得敦亲王频频示好,而后再以利诱。”
“将军将计就计,假意答应,实则只为出其不备,彻底为皇上解忧。于起兵之时,趁敦亲王并不设防,直取其性命,党羽精兵群龙无首,便知大势已去,将军又一向威严赫赫,顺势加以收服。此乃不费兵卒,平息叛乱。”
“取其首级面圣,将军却不该邀功,而是请罪。请隐瞒,擅作主张之罪,却不悔为大清除去乱臣贼子。”
年羹尧眼里亮起些色彩,像是叹息,“本将军乃再次平叛之功臣,他又岂敢即刻问罪于我,岂非叫世人诟病其忘恩负义,不辨是非。”
“皇上只会从缓,罪证尽数在手,何能逃过?”小勿子跪地似请求,“将军多年征战,身体残败,难堪大用,愿交出兵权,颐养天年。此乃唯一活路。”
年羹尧心中也已隐隐料到,他闭了闭眼,布满兵茧的手有微微颤抖,却始终不愿言语。
“娘娘叫您务必认清境地。敦亲王狼子野心,求利无情,将军若不愿交出兵权,情愿与其谋反,别忘了,敦亲王向来以八爷马首是瞻,他若起兵直逼紫禁城,事成必定拥护八爷登基,将军九子夺嫡时如何对待八爷,对待八爷党羽,难道就能得善终?何况兵权,历来没有皇帝不会忌惮,名不正言不顺,敦亲王本是叛乱贼子,不比皇上多少还会顾及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