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确有事,且是极其要紧的事。

近来,年羹尧心有不忿,行为屡屡越矩,能见嚣张更甚。他怨恨皇帝,一见到那张害死自己妹妹亲生儿子的面孔,便根本无法心平气和,甚至称病不去上朝。可却因此被被人参了一本,说他大不敬之罪,疑假称身子不适,却在府内赏听歌舞。

倒是敦亲王听了,冷哼一声,满含讽刺说了那言官一顿。音律自古便能入肺腑,声疗为医法,又有何不可,倒是有人牟足了劲净盯着别人府邸,可见心思阴暗,小人之辈。是为年羹尧说了好话。

这些消息,年世兰却全然不知。她困在翊坤宫,断了联系。若她知道,必然心急如焚,劝阻年羹尧行为谨慎,不要冒犯。

余莺儿早就提醒了颂芝与周宁海两人,娘娘性格莽撞,容易冲动,让他们不要多嘴,必要管好上下,否则有碍大事。她与年世兰的关系,旁人不知,他们还不知么。也更知道年世兰视她如眼,事事皆听昭贵妃,她们早是一体,互有把柄,又互为依靠,昭贵妃断然不会作出损己之事。

直到今日,晨起弘冀闹不舒服,昨夜熟睡踢开了薄被,有点着凉了。她担心守到他喝了药睡下,本就耗费了时间,正要去翊坤宫时,甄嬛独身却来寻她,并未与沈眉庄一同。

她知道,她有事前来。

前朝的风平浪静终归开始起波澜。

敦亲王前些日子上了奏折,请封生母温僖贵妃为贵太妃,将其陵墓迁入妃陵。

温僖贵妃出身大族,极为高贵,又位列贵妃,诞有子嗣,的确尊贵无比。可她死后却并未追封为贵太妃,实是先帝的旨意。只因温僖贵妃曾与如今的舒太妃争宠使计,而惹得先帝大怒不悦,是以厌弃非常,不允她入妃陵。

敦亲王此举,实乃置皇帝于不仁不义之地,若皇帝应允,便是有悖先帝旨意,也愧对已故去,当初为妃时一向颇受温僖贵妃欺压的皇太后。

而若不应允。皇帝虽早已意欲除去敦亲王,只是还有些考量,未必能有十成的把握,面上便只一味容忍他许久。若此时直接拂了,怕打草惊蛇,又不得不忍耐。

若仅仅如此就也罢了,可年羹尧竟也很快上了奏折,明暗支持敦亲王所言,叫皇帝勃然大怒。

他们二人,果然勾结愈深。

本就有多年前共理青海事务的交情,如今蛇鼠一窝,朋比为奸。

前有敦亲王为年羹尧辩驳言官,后有年羹尧为其请封造势,这两人,狂傲自大,兼有兵权,他是再不能留了。

甄嬛知道她不是没有心思之人,虽也不敢明说,只很早就暗里提点她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