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船,坐上宽敞的马车,走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优雅敞亮的“县主府”。

不愧是帝王的行宫改造而成,到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两个孩子四处奔跑,惊赞声声。

老爹一个劲儿抹眼泪,说咱们家几代人经商,总算在我这一代能出人头地,不用整天看官府衙门的脸色掏钱讨好。

我却有些心不在焉。

赵宁他究竟如何了?朝廷突然皇恩浩荡厚赏了我,是不是他的手笔在?

倏地,大儿子惊呼:“爹爹!爹爹!”

我愣住了,扭过头去。

只见一个高大俊雅男子信步迎出来,颀长挺拔,一身浅绿色长衫淡雅如画。

大儿子飞奔过去,临靠近却又停下脚步,目不转睛盯着赵宁。

接着,他作揖问:“你......你真是我爹爹吗?娘说你是打坏蛋的大英雄。阿姨她们说,如果遇到一个跟我很像很像的人,那人便是爹爹。”

赵宁神色激动打量儿子,随即蹲下去。

“......是。”

这时,女儿也哒哒跑过去。

她一向不怕生,比她哥哥还大胆,一把扑进赵宁的怀里。

“我知道你是爹爹!爹爹好好看哦!”

赵宁激动不已,张开双臂一左一右抱住儿子和女儿,搂得紧紧的。

老爹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有些尴尬呵呵赔笑。

赵宁松开儿女,毕恭毕敬给老爹作揖。

“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老爹吓坏了,慌乱罢手连连。

赵宁微笑解释:“岳父大人,我已不是宁王爷,只是咱们贾府里的宋宁您的女婿,孩子们的爹。”

老爹懵了!

原来赵宁和李将军回京城后,陛下本想重重赏赐他,可他又求陛下能为我和他赐婚。

陛下颇为难,太后也不愿意,说我只是商贾出身太低微,让他必须娶一个正妃,纳我为侧妃。

赵宁拒绝了。

这时,李大将军为我讨赏,并把我送粮送药材,带领护卫和城里百姓一同生死守城的事迹在朝堂上大肆赞扬。

陛下要封赏我,却又不知道如何封。

赵宁解释说,他已经没法动用内力,这辈子再也无法效力朝廷,希望陛下收回兵权。

陛下问他有何心愿,他说只想与我白头偕老,四海为家,不愿再回京城。

陛下被他气坏了,却又拿他没辙。

这时,太后再次病倒,太医说恐怕撑不过半个月。

宁王突然收到儿子的小画,又惊又喜又气,跑出宫找商行掌柜质问这画是什么意思。

掌柜哪里知晓什么意思,颤颤巍巍说应该是小公子画的。

宁王才总算发现我在海外生下儿子,并为他取名“贾亦真”。我从京城离开后,在大西北又生下一个女儿。

他拿着那副小画进宫去了,跪在陛下的面前,说他这些年在外头流浪惯了,什么都看淡了,只求此生能跟相爱的人相守,养儿育女平淡过一生。

陛下知晓前因后果后,对幼弟颇为同情,心疼他遇到了一个那么傲气肆意潇洒的女子。宁愿独自一人抚养孩子,也不愿委屈自己当王府里的妾侍。

于是,陛下偷偷答应等太后离世后,再为赵宁寻一个最妥当的方法。

半个多月后,太后年迈崩逝。

赵宁悲痛欲绝,牵动刚刚痊愈的心脉,竟在皇陵附近晕倒在地。

陛下看到幼弟遍身的旧伤痕,心疼得直掉眼泪,即便万分舍不得,最终也只能同意他远离朝廷,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爱人和生活。

于是,陛下厚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