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1 / 3)

本该沉浸在丧失亲人的悲痛中的主人家,更是笑容满面的将桑榆引到了灵堂前,在地上放了个崭新的草甸。

不怪李家人不伤心,实则李老太爷活到了九十岁高龄,养的儿子女儿一个赛一个孝顺,也受孙子曾孙的敬重,一生可谓顺遂喜乐,又是无疾而终在睡梦中去的,用老话说这是喜丧,就该高高兴兴的把人送走,哭哭啼啼的会让老人家走的不安宁。

这不,里三层外三层前来祭拜的人,就没有谁哭丧着脸,都在议论着李老太爷好福气。

“这桑家老幺就是实诚,都是举人老爷了,刚回来就给太爷他老人家磕头,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

“所以人家年纪轻轻就成了举人啊!”

“啧啧,老太爷活到这把岁数又是喜丧,还能受举人老爷祭拜,咱们村谁家老人有这份体面。”

看着郑重的祭拜李老太爷的桑榆,村民们心里都只剩下赞赏。

倒是有几个妇人心里打起了小九九,细细地想着亲朋好友中,谁家有适龄的姑娘。换作桑榆中举的喜报刚传回村的那会儿,她们绝不会有这种想法,奈何看到桑榆的一番行事,心里又升起一丝微弱的希望:

也许,这举人老爷就喜欢实诚的姑娘,不计较家世门第呢?

第479章 糟心

桑榆的归来,让桑家再一次变得热闹非凡,上门想见一见他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一些家境不错,家中有读书人却屡试不中的人家,不管跟桑家人熟不熟,皆携礼物登门拜访,希望桑榆这位新晋举人能指点一二,传授科考的经验。

科考是个技术活儿,也有一定的技巧性,当然,也需要一点运气,正好写的文章策论入了主考官的眼,那么就事半功倍了。有些读书人屡试不中,不是学识不够,而是真缺了点技巧和运气。

桑榆很好说话,只要是自己知道的,都会毫不藏私的如实相告。这份气量,越发让人不敢小觑,觉得他即使不能再科举路上更进一步,也会另有一番大作为。

就是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家里变得闹哄哄,没过几天桑榆就感觉到了疲累,更重要的是没有多少时间用来读书。只是对于一些远道而来真心求教的人,他做不到甩脸子。

倒是木氏看了出来,就不让他出来招呼客人了,对外就说年底要赴京参加春闱,需要静下心来念书备考。

对此,大多数人表示理解,渐渐地就不怎么登门了。在他们看来,只要桑榆在明年的春闱上更进一步,那么整个李家村将受益更多。

要知道,自从桑榆有了秀才功名,就免去了家中徭役和少量的田税;这一次中举就更厉害了,可以免数十人的劳役和百亩的田税;若是有博得进士功名,免除的劳役名额和田税就更多了,跟桑家交好的人家定然能受惠,因此心里就更盼着他能高中了。

羡慕望好的人有,眼红盼倒霉的自然也有。对于后一种人,桑家就算知道了也不会理会。

就在桑家上下一片喜气中,办酒宴的日子也定下来,就在九月二十。是以,刚消停了两天的桑榆被木氏亲自拉出来,让他给书院的夫子以及交好的同窗们下请帖。至于桑家的亲朋好友,就由桑树桑林两兄弟亲自上门请了。

原以为请帖写完了,也请人送到了每一位要宴请的人手里,自己就能继续回房闭门读书,结果媒婆们就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个接一个的登门了。

“老太太,不是我梅婆子夸,这王家姑娘长的跟天仙似的,难得孝顺贤惠,把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村里就没人竖大拇指的,跟举人老爷那是郎才女貌,那是天生一对啊……”梅婆子甩着粉嫩嫩的手绢说的唾沫横飞,高亢的嗓音在整个客堂里回荡。

木氏面上很是淡定,慢悠悠的说道:“听着是不错,就是不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