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1 / 3)

要知道抬着十抬聘礼来桑家前,这些人还私底下嘀咕郑凛人傻钱多,可这劲儿的把自己的那点家底往岳家折腾。如今看到桑家置的席面以及言谈之间流露出来的秉性,就知道人家不差钱,不会贪图郑家的聘礼。

宾主尽欢,到最后这二十个人都有些喝高了。桑家屋子小不方便歇不下这么多人,勉强保持清醒的桑树和桑林就负责把他们送回了上郑村。好在隔的不远,中间也没出什么岔子。

倒是这些人回到家后,趁着一股子酒劲儿在家人面前夸桑家的好,郑凛媳妇儿的好。要是一个两个这么说,旁人笑笑就过去了,结果二十个人全部这么说,原本不信的人也不得不相信了几分,对郑家未过门的媳妇儿又多了几分好奇。

当然,桑家和郑家并不知道这些。趁抬聘礼的人都走了,两家人就坐在一起,开始商量起八月二十八迎亲的细节来。

------题外话------

国庆快乐!

PS: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答应编辑国庆期间万更,然而第一天就没有做到!好害怕编辑抽我小皮鞭,瑟瑟发抖中…。

第198章 出嫁前夕(一更)

迎亲的日子和时辰特意请人看过,是根据郑凛和桑叶的八字推算出来的吉日吉时。两家通过气后,迎亲的时辰就定在了酉时三刻。至于那天,郑家的迎亲队什么时候出门,就由他们自己决定,只要不误了吉时,早些晚些都没有大碍。

两家人也坐在一起细细的商量了一番,确定没有问题后,郑老头和孟氏就提出了告辞。郑凛没有跟桑叶说上几句话,倒是不想就这么回家,奈何就要成亲了,要准备的事情还有不少,他也只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送走郑家三口回来,木氏就把院门闩上了,让几个儿子把聘礼箱子打开,把该拣出来的东西拣出来,再把该添置的东西添进去,到时候全部作为桑叶的嫁妆,在迎亲那天一道抬到郑家去。

兄弟几个把十抬嫁妆上的红绸一一解开,然后打开了第一抬聘礼。通常第一抬聘礼就是茶,郑家送来的也确实是茶,却是整整十盒包装十分讲究的茶。

庄户人家不兴喝茶,要是家里来了客人,冲一碗糖水就极好。像茶这种东西,又贵又不实用,也就是在婚嫁的时候会用到,一般是男方家去茶庄里买个二两,用油纸包好放到聘礼中意思意思,没有人介意是多是少,品质怎么样。

当然,茶在庄户人家眼里,本身就是十分上档次的东西,没有人会嫌多。如今郑家送来了整整十盒,全部用大红色的描花瓷瓮装好,单看这点就知道这茶不便宜,跟油纸包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唉呀妈呀,这么多茶,咱家就是天天喝也得喝到后年去了吧?”桑林激动地搓了搓手,抱出一个瓷瓮小心翼翼的揭开盖子,顿时一股清幽的茶香就钻到了鼻孔里。

桑林眼睛一亮,捻起一片茶叶就丢进嘴里:“好茶,比我在方家铺子里喝过的碧螺春还香。”

这段日子跟着方家的掌柜学做生意,桑林也算是见过世面了。方家铺子里用来招待贵客的茶叶不说是极品,也是算的上的好茶了,通常一斤茶就够普通人家一年的花用了。

如今郑家送来的茶比这个还要好,价格肯定更高。这十个瓷瓮里的茶,俱是半斤装,加起来就是五斤重,少说也要二十两银子。

一听这些茶值这么多的银子,木氏当即夺过二儿子手里的瓷瓮,将其密封完整重新放到了箱子里,还不忘警告两眼放光的盯着这些茶的老伴儿儿子:“这些茶咱们就留一半,剩下的一半就等小叶回门,就当回礼退回去,你们可不准乱糟蹋了。”

按习俗,这些茶礼全部归桑家,要是一盒两盒的,木氏肯定心安理得的留下来,这整整十盒她就不好意思全留下了。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