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媳妇也是个奇葩,为讨好婆婆违心的说道:“娘,您老放心吧,儿媳妇做姑娘的时候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不像有些人还跑去大街上卖春联儿,谁知道是真卖春联儿还是做啥见不得人的勾当。”
桑家能忍受别人说三道四,那也是那些人关起门来在自家里说,却不能忍受有人故意跑到家门口来糟践人。
那一次,木氏婆媳几个直接从茅坑里舀了半桶大粪,打开院门就朝着那对尖酸刻薄的婆媳泼了过去瞬间淋的满头满身。
那对婆媳不依不饶,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十分难听的话。桑家婆媳也不是好惹的,在以三对二中,把那对上门找茬的婆媳狠狠地修理了一顿。
虽然打赢了,但是木氏并没有多高兴。眼看着乱七八糟的流言没有个消停的时候,郑家却没有半点动静,没有上门退亲,也没有送年礼,让人猜不透是几个意思,她的心就始终悬着落不到实处。
相比木氏的焦躁,桑叶就要泰然的多。只是没有再写春联儿了,也没有让桑榆去摆摊儿,只是日日拿着桑榆幼时用过的启蒙书籍教桓儿识字。
桓儿聪慧,这一点也体现在了识字念书上。一个生字被娘亲教两遍,他就会念了,再生僻难写的字,在地上用树枝最多写上五次,第二天他依然能准确无误的写出来。
这一点,让桑叶十分欣喜。
倒是贪玩的小山没有了玩伴,又被爹娘拘着不让出去疯,就只好跟着小表弟一起,老老实实的跟老姑学认字。
小山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性子跳脱坐不住,学起来就比桓儿慢了一些。好在有桑榆这个严格的小叔在,每天给他布置十个生字,要是不会念不会写,定是要受惩罚的。
在这样的压迫下,几天下来小家伙儿也是学的有模有样。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徐徐的淌过,转眼间就只剩下一年中的最后三天。外面的流言蜚语似乎对桑家没有太大的影响,直到有一天,老根叔亲自上门,带来了郑凛回来的消息……
第124章 全村轰动
就在流言蜚语疯传的那两天,郑家依然没有任何反应。桑老实实在受不住老伴儿大半夜的在床上的念叨,也抵不过自己内心的煎熬,就偷偷找到老根叔让他帮忙探探郑家的口风。
老根叔跟桑家的关系好,他要是真心实意帮这个忙,又不让郑家察觉出什么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于是在桑老实找上门口,他就痛快的答应了,亲自去了一趟郑家。
回来后带给桑家的消息不好不坏,郑家两口子确实对这桩亲事确实很犹豫,但是他们做不得郑凛的主,只说等郑凛回来后,一切听从他的意见。
也就是说郑凛不退亲,老两口就不会有意见,这门亲事依然作数,等时间到了就娶媳妇儿过门。
谁也不知道郑凛什么时候回来,桑家两口子就只能这样继续煎熬着。
眼看到了腊月二十八了,郑凛还是没有回来,原本盼着他早早回来的两口子倒又不想他在年前赶回来,觉得年后外头的风言风语会少很多,那时再回来的话事情兴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谁曾想,郑凛回来了,还是昨天一大早到家的,结果一天一夜了却没有来一趟桑家,甚至说都没有说一声。
最先知道郑凛已经回来的是李庄,他有事去了郑家一趟就亲眼见到了郑凛。回来后,李庄就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自己的父亲。
老根叔觉得这不是什么好苗头,担心郑家突然做出退亲的事,让桑家下不来台,思前想后还是来到桑家,把这事悄悄跟桑老实说了,算是间接的提醒他做好心理准备。
桑老实在院子里悄悄把这事说给木氏听的时候,被蹲茅坑的小山听见了。蹲完茅坑的小山急急忙忙的跑到房间里,就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