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再供第二个。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能预见家里不会短了孩子念书的银子,她才敢在这个时候说出来,也是借此探探婆婆的口气,要是婆婆能答应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她也能早早做好准备,免得误了来年开春,孩子入学堂的事。
“呀,大嫂不提这茬我都忘了小山到了能入学的年纪,就是桓儿也在吃六岁的饭,要是学堂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明年开春倒是可以让兄弟俩一道去念书。”桑叶猛一拍头,就从侄子想到了儿子。
她的思想依然受到前世义务教育的影响,觉得每个孩子都有念书的权利。来到这个世界后,看到的世家子弟或是家境殷实的人家,也俱是让孩子念书。
有条件的自设家学,请最好的先生教导孩子,没条件的也要去大一些的学堂;有门路的直接送去最好的书院,没有门路的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尽量挑好一点的夫子。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这里彰显的淋漓尽致。
刘氏没有儿子,将来也不知道能不能有,就没有参与这个话题,便看着大嫂和小姑子聊着,顺便看看婆婆的反应。
“念书不是件轻松的事,还是先问问小山和桓儿能不能吃这份苦,他们要是能坚持下来,砸锅卖铁咱们家也送他们去,要是他们自个儿都没有这份心思,还是别糟蹋银子了。”木氏看出大儿媳妇的小算计,不过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孙子和外孙要不要念书她说了不算。
木氏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妇人,没有十分长远的目光,想不到读书改变命运这一点。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开明,会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连当初小儿子念书也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她也就咬牙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