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少淮的心情很是复杂。

……

吴监正是观天象、闻天语之人,死后不得守灵过久,需得在第三日安葬入土。

吴监正独子不幸早逝,府上男丁唯剩吴见轻一人,所幸钦天监官职世袭,又可语达天听,倒也无人敢在这时打欺凌孤儿寡母的主意。

有钦天监其他官员前来帮手,时间虽赶了些,但老吴的后事办得很妥当。

裴少淮穿了一身玄衣,本打算前来吊唁,可当他远远听到哀乐声起、僧人念念有词渡往生,看到吴见轻跪在门口草席上,低着头木木不动……

白布幔条缠门头,披麻戴孝泪涟涟。

裴少淮迟迟未能迈开步子走进去。

这种惭愧就好似,有一闷棍暗暗朝自己打来,却被吴监正先挡了去。

没能查明真相以前,裴少淮岂有脸面吊唁上香呢

……

皇宫里,南北镇抚司、大理寺正在严查乾清宫起火的缘由。

乾清宫作为皇帝的寝宫,规模乃是内廷之首,单是东侧回廊,便有连廊面阔十八间,进深九间。皇帝午休夜寝的暖阁,有上下三层各九间,置有龙榻二十七张,供后妃进御,非亲信者不知皇帝夜宿哪一间哪一榻。

这般大的一座宫殿,确实不好查。

盘查了一遍,只能查出火起于西厢,是鎏金香炉倾倒,炽热的烟灰引燃了帘帐,等宫人发现火情时,火焰已经顺着连廊到处窜了。

至于值守西厢的太监、宫女,因午后无人监管,竟聚在房内玩叶子牌。

最怕的不是起火烧了一座宫殿,最怕的是查不到放火之人,只能归结在“鎏金香炉倾倒”。若真是有人故意为之,此人当对乾清宫熟悉无比。

比宫火更为炽热的,是各处涌起、喋喋不休的谣言

“火烧龙巢换龙巢,新龙不知哪边升”、“大乱起于大火,不安起于不祥”、“木生火而取代火”……

连龙巢都被大火烧了,巢里的龙是不是也该换一换了

燕柘不是暴戾君主,没有滥杀无辜来制止谶言,却也导致谶言不绝,传谣者暗处肆无忌惮。

……

这一夜,裴少淮在宫中值宿。

因为大火的事、谣言的事,宫中人人寻求自保,做事小心翼翼,气氛很是压抑。

裴少淮知晓,对家布局已久,把矛头指向自己,很快就要到引燃导火索的时候了。这段时日,他没有求见皇帝,皇帝也没有召见他,君臣二人很有默契地任由局势动荡。

沉疴旧疾,需下猛药来治。

=第223节=

夜色沉沉壁灯突兀,长风贯入宫墙萧萧响。三更天了,裴少淮正打算关上衙房门,靠在椅上小眯一会儿。

刚走到门前,却看见院外有个朦朦胧胧的黑影徐徐向这边走来

,三更天的夜,连个灯笼都不提。

步履轻得无声。

待那人走近了,裴少淮才勉强认出来是吴见轻。他趁着夜黑无人时,披着一身黑斗篷,绕了一圈,从钦天监来了考功司。

前廷衙门,夜里并无人看守。

“裴大人,我可以进来吗”

裴少淮快快将他请进房,关上了房门。

吴见轻解下黑色斗篷,里头穿着一身不太合体的官服,上头纹着钦天监专用的八卦纹路。吴见轻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人,太过清瘦,让这身官服显得臃肿。

吴见轻露出全脸,裴少淮见后,惊诧又有些心疼,上元节那个双眼清亮的少年郎,如今变得脸色煞白,眼中滋红,仿佛身子已经疲惫不堪却一直硬挺着。

再没了那份眼眸清亮。

热茶端来,吴见轻没喝,直说道:“